梦接三乘境,香胜一炷薰。
风窗独趺坐,鸟雀听声闻。
目想金刚会,心存贝叶文。
稍蠲烦恼毒,天雨看缤纷。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懂全诗内容,然后分析其意境,最后分析其情感。

①“持课”,即持诵经文。

②“梦接三乘境,香胜一炷薰”,意思是:我手持佛经诵读,仿佛进入了三乘(空、无相、有)境界,佛香比烧一炷熏香还要香。

③“风窗独趺坐”,意思是:我独自一人在风轻月朗的窗口盘腿打坐。

④“鸟雀听声闻”,意思是:听到鸟雀的声音。

⑤“目想金刚会,心存贝叶文”,意思是:看到佛像,想到佛法;心中默念佛语。

⑥“稍蠲烦恼毒,天雨看缤纷”,意思是:稍稍消除烦恼,好像天降甘霖一样。

【译文】

我手持佛经诵读,仿佛进入了三乘(空、无相、有)境界,佛香比烧一炷熏香还要香。

我独自一人在风轻月朗的窗口盘腿打坐。

听到鸟雀的声音。

看到佛像,想到佛法;心中默念佛语。

稍稍消除烦恼,好像天降甘霖一样。

赏析:

首联两句写僧人夜读之情景。前句以“梦”领起,说僧人夜读时进入三乘境界,这是佛家所讲的一种神通。佛教经典中说:人有四种神通,其中之一就是“三昧定”。所谓“三昧定”,就是指进入禅定的境界,如入定般若三昧、定慧等三昧。后句说僧人夜读时闻到香烟袅袅,香气扑鼻。佛教讲究戒律,僧人在诵经时,要焚香供佛,以示对佛及佛法的虔诚之心。僧人夜间在寺院内打坐诵经,自然也少不了焚香。这两句话合起来,是说僧人夜读时进入了一种神通和定慧的禅定状态之中,同时闻到了阵阵香烟的香气。

颔联两句写僧人夜坐之情景。前句说僧人夜坐时独自盘腿,一动不动地坐着,没有发出一点声响。后句说僧人夜坐时听到鸟儿们鸣叫的声音。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心向佛法,都能成佛。所以,僧人在静坐时,常常会想象自己已经成佛,而那些小鸟们的叫声,正是它们在为众生们祈福祝愿呢。这样一想,僧人就会觉得自己的心变得宁静安详起来。

颈联两句写僧人夜坐时的思绪与感悟。前句说僧人夜坐时看到了佛像,并想到了佛法。佛教讲究修行,而修行的方法就是参禅悟道。参禅悟道,就是通过观照自己的身心来达到一种清净寂灭的状态。后句说僧人夜坐时默念佛号,并心生欢喜。因为默念佛号是一种修持行为,也是一种修持方法。这种修持方法能够帮助人们培养一颗平静安宁的心,使人们的心得到净化,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越。

尾联两句写僧人夜坐时的心境。前句说僧人夜坐时稍稍消除了自己的烦恼。佛教认为,人生在世难免要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困扰,而只有通过修行才能消除这些烦恼。这里所说的“烦恼”,指的是人的贪嗔痴三毒,也就是佛教所说的“三毒心”。后句说僧人夜坐时如同沐浴着一场甘霖一样。佛教讲究慈悲为本,而慈悲则是佛陀的本愿。因此,当人们心怀慈悲之心的时候,就能得到佛陀的喜悦和护佑。

整首诗语言平实,却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使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受到佛学思想的熏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