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镳出郭疾于飞,好景留人倦式微。
尽日山行惟所适,夕阳堤上咏而归。
摩挲苔壁嗟前事,徙倚岩亭惜寸晖。
空忆樊川秋影去,为谁重唱缕金衣。
【注释】
齐山:在今江苏南京市。唐杜紫微:即唐代诗人杜牧。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云:“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联镳:并辔而骑。疾于飞:快速如同飞翔。式微:衰落、衰败的征兆。留人倦,留连忘返而感到疲倦。
尽日:整天。所适:所到之处。咏,歌唱。
摩挲:抚摸摩擦。叹前事:感叹过去的事情。徙倚:徘徊,停留。岩亭:岩石上的亭子。惜寸晖:珍惜那短暂的阳光。
空忆:徒然地回忆。樊川: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曲江池东,是唐代韦应物的别墅。秋影:秋天的景象。去:离开。缕金衣:华丽的衣裳。
【赏析】
这是一首写游历齐山的诗。首句“联镳出郭疾于飞”,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结伴而行,车马并驱,如飞而去的生动场面;二句“好景留人倦式微”,则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留恋不已,却又因游兴已尽而感到疲惫的心情;后四句则描写了诗人在夕阳下漫步至堤上,一边吟咏古诗,一边悠然自得地返回的情景。全诗以游历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将诗人的所见所感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回味无穷。
此诗用韵仿效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中说:“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这首诗是写重阳节登高望远的意境。
此诗起句“联镳出郭疾于飞”,描绘了一幅车马奔驰,如飞而去的画面。诗人与友人结伴而行,车马并驱,如风驰电掣般地驶出城外。这种快速前行的场面,给人一种强烈的动感和紧迫感。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不安。他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又似乎在害怕失去什么。这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使画面更加丰富而生动。
当诗人的目光投向远方时,他的心情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看到了“好景留人”,这让他感到愉悦和满足。然而,他又被“倦式微”所困扰,仿佛被一种无形的束缚所限制,无法尽情享受眼前的美景。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得画面更加复杂而深刻。
接下来的一句“尽日山行惟所适”则是对这种心理变化的进一步展开。诗人整日在山间徜徉,随心所欲地行走。他时而驻足欣赏美丽的风景,时而陶醉于大自然的宁静之中。这种自在的旅行方式让他感到无比轻松和愉悦。然而,他也明白这种自由并非永恒不变,因此心中不免有些感慨和忧虑。
最后两句“夕阳堤上咏而归”,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当他漫步至堤上时,夕阳已经开始西沉。他不禁停下脚步,坐下来吟咏古诗。这一刻,他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和安慰。然而,他又想到自己即将离开这片美丽的土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伤感。于是,他默默地离去,踏上回家的路。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情感丰富、内心矛盾的人物形象。他既有追求自由和快乐的渴望,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忧伤;既有对美好的赞美和向往,又有对未来的忧虑和困惑。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