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懒慢岂能刚,身外微官似漫郎。
不怪闲居为消渴,何劳多酌本醒狂。
雪晴欲试穿云履,背冷仍寻曝日床。
为想骑牛破山碧,晚风吹笛野梅香。

【解析】

此诗首联写自己平生懒慢,身外的官爵犹如浮云;颔联写自己不怪闲居为消渴,何需多酌本醒狂,因为“山”是自然之“水”;颈联写自己欲试穿云履,仍寻曝日床;尾联写想骑牛破山碧,晚风吹笛野梅香。

【答案】

入山呈孙使君

平生懒慢岂能刚,身外微官似漫郎。

不怪闲居为消渴,何劳多酌本醒狂。

雪晴欲试穿云履,背冷仍寻曝日床。

为想骑牛破山碧,晚风吹笛野梅香。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初冬时节。此时诗人已到夔州两年多了。他因被贬而心情郁闷,又因身体欠佳,故常在闲暇之时游访名胜古迹,以寄兴抒情。这首诗就是他在入山游玩时写给孙使君的。

首联说“平生懒慢岂能刚”,这是说自己平生懒散,怎么能像刚强的人那样刚直呢?这一句看似自谦,其实是反语,表面是说自己懒散,其实骨子里却有刚毅之气。“身外微官似漫郎”,这句是说身外微官如同一个游荡江湖的浪人,没有固定的目标、也没有明确的追求。这里“漫”字用得极妙,它既指浪荡,又隐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意味。两句一前一后,一实一虚,相映成趣,耐人寻味。“漫”字在这里也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使得诗句更显有力。

颔联写自己不怪闲居为消渴,何需多酌本醒狂。这里的“消渴”一词,用得很好。消渴,是中医学上的一个病名,指的是口渴引饮,饮水量过多而导致的病症。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心情。诗人之所以感到消渴,是因为心中郁结着太多的情感,这些情感让他难以排遣。因此他宁愿多喝酒来麻痹自己,让自己暂时忘记这种痛苦。“何劳多酌本醒狂”一句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和解脱。他告诉自己不必多饮酒了,因为酒只会让自己的情绪更加激动,反而不能达到清醒的状态。这里的“本”是指本来的意思,“醒狂”则是指清醒狂傲的意思。诗人用“何劳”二字表达了对自己饮酒行为的否定,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无奈和辛酸。

颈联写自己欲试穿云履,仍寻曝日床。云履是一种轻便的鞋子,据说穿着它可以腾云驾雾,飞升九天。《列子·汤问》中记载:“宋国有个富人,家里珍藏着一双云履,每当夏天炎热的时候,他就穿上云履在院子里乘凉。一天他突然心血来潮,想要试试这双云履到底能不能飞起来,于是他就脱下鞋子,踩在院子的石头上。没想到这一脚踩下去,竟然真的让石头移动起来。这个富人非常高兴,觉得这双云履真是太神奇了。于是,他就继续踩着云履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最后竟不知不觉地走出了院子,一直来到了天上。”而“晒日床”,则是形容一种非常简陋的床,通常用木头制成,外面覆盖着稻草或者草席。在古代,人们常常把这种床放在屋外,让它暴晒阳光。诗人在诗中写到自己要试着穿云履,却依然寻找晒日床,这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无奈和失落。因为他知道,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

尾联写想骑牛破山碧,晚风吹笛野梅香。这里的“骑牛”和“吹笛”,都是古人常用的一种休闲方式。骑牛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欣赏风景,是一种非常惬意的活动。而吹笛则是一种艺术享受,它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也可以让人的情感得到宣泄。诗人在这里想象自己骑着牛走在山间的小路上,耳边响起了清脆悠扬的笛声。那笛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哀婉,仿佛是在诉说着他心中无尽的悲伤和无奈。同时,诗人还想象着那些野梅在晚风的抚摸下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这些美好的画面都让诗人感到非常陶醉和满足。然而,这一切都只是诗人的想象而已。因为现实中的生活并不允许他有太多的自由和选择,他的内心深处仍然充满了迷茫和不安。

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通过对山水、云履、晒日床等意象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其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寓言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山林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暗示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