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霭千峰暝,悲风万古呼。
其谁挂宝剑,应有奠生刍。
皎月东方陨,长松半壑枯。
山泉吾所爱,声到夜台无。
青霭千峰暝,悲风万古呼。
其谁挂宝剑,应有奠生刍。
皎月东方陨,长松半壑枯。
山泉吾所爱,声到夜台无。
注释:
- 青霭千峰暝:形容暮色中山峰被青烟笼罩的景象。
- 悲风万古呼:形容悲风吹过,声音传得很远。呼,呼唤。
- 其谁挂宝剑:意指谁还能佩带这把宝剑?宝剑通常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此处可能是指作者自喻为英雄,但已无法施展才华。
- 应有奠生刍:意指应该为死者献上一束草束,以表示哀悼之情。刍,即草。
- 皎月东方陨:明亮的月光从东方落下。
- 长松半壑枯:形容松树半埋在山涧的土壤中,显得枯槁。
- 山泉吾所爱,声到夜台无:意指山中的泉水是我最喜欢的,即使到了阴间,泉水的声音也无法到达那里。夜台,指墓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哀伤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生死、权力与自然的情感。首句“青霭千峰暝”描绘了暮色中山峰被青烟笼罩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接着,“悲风万古呼”表达了悲风的持久和深远,似乎连时间都为之凝固。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突出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助,也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在第三句“其谁挂宝剑,应有奠生刍”中,作者自比为英雄,但已经无法施展才华。这不仅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也暗示了现实的无力和悲哀。最后两句“皎月东方陨,长松半壑枯”,则通过明亮的月光和枯萎的松树,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无情和生命的消逝。
整首诗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生死、权力与自然的独特见解,同时也展示了他内心的挣扎和无奈。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探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