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桃溪会创幽亭,岂是从前浪得名。
静对好山闲日月,却疑尘世有蓬瀛。
檐间自在烟云合,砌下长流风雨声。
林坞不遮沧海阔,暂来还得眼双明。
碧桃溪会创幽亭,岂是从前浪得名。
静对好山闲日月,却疑尘世有蓬瀛。
檐间自在烟云合,砌下长流风雨声。
林坞不遮沧海阔,暂来还得眼双明。
诗句释义与分析:
- “碧桃溪会创幽亭”:
- 这句表达了作者在碧桃溪边创建了一座幽静的亭台。碧桃溪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而这个新建的亭台为这个地方增添了更多的魅力。这里的“碧”指的是清澈的颜色,而“桃溪”则是指溪水旁边种植的桃花树,整个景象显得格外清新和雅致。
- “岂是从前浪得名”:
- 这句话表明,这座新亭并非仅仅因过去而得名,它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这种表达方式强调了创新与个性的重要性。
- “静对好山闲日月”:
- 描述了诗人在亭中面对美景时的心境。这里的“好山”可能指的是周围的山峦,它们被描绘得像是经过雕琢的美玉一样精致和美丽。而“闲日月”则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感。
- 通过对比“闲”和“日月”,这里不仅形容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平和与从容。
- “却疑尘世有蓬瀛”:
- 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往往难以逃离尘世的束缚,但在这里,诗人似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境地,那里没有世俗的烦恼,只有自然的美好。
- “蓬瀛”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可能是诗人对自己理想生活的隐喻或想象。
- “檐间自在烟云合”:
- 描述了亭檐之间自由舒展的烟雾云雾,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这种描述让人感受到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之中。
- 通过“自在”一词的使用,传达出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感。
- “砌下长流风雨声”:
- 这一句描写了风雨在地面上流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动态的自然氛围。这种声音可能给人以生动的感觉,让人仿佛能够听到风雨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 “长流”一词强调了风雨的持续和连绵不断的特点,进一步衬托出自然环境的力量与魅力。
- “林坞不遮沧海阔”:
- 这句话通过视觉上的描述展现了海的辽阔无垠。林中的小山丘(坞)被大海所环绕,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这种描述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也给人一种心胸开阔的感觉。
- “遮”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被…所包围”。
- “暂来还得眼双明”:
- 表达了诗人暂时来到这里时的感受。这里的“双明”可能指的是视力清晰,或者是心灵的明亮。
- 结合前面的描述,这里可能是在说虽然短暂的停留带来了许多美好的体验和感受,但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这样的时光,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坚定。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界美景的赞美及个人情感的抒发。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袁正规的诗歌作品展现出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使读者不仅能欣赏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还能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追求。这首诗不仅是艺术的享受,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深刻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