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郎尝望尘,陶令亟避俗。
胸中定何如,清浊在一瞩。
河阳艳桃春,彭泽郁秋菊。
所好邈如许,二子殊品目。
诗人易评量,忍使混衡斛。
当使冰鉴磨,要遣须眉烛。
勿容脂粉姿,滥入圭璋录。
神仙真渺茫,浪说武陵谷。
不如临清潭,饮水乐自足。
谁令春雨红,点污秋株绿。
寒根岂无知,风霜怒应蓄。
令尹非安仁,腰带肯轻束。
脱巾漉酒浆,黄花泛新馥。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潘郎尝望尘,陶令亟避俗。
  • “潘郎”指的是东汉时期著名文人潘安,他因容貌出众而闻名;“陶令”是指晋朝的文学家陶渊明。两人都是古代文坛上著名的人物,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选择。这里表达了两位文人对世俗纷扰的不屑一顾,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
  1. 胸中定何如,清浊在一瞩。
  • 在这里,“胸中定何如”指的是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一瞩”则是观察或审视的意思。诗人通过这句话表明自己对外界的观察和理解,以及内心对这些现象的评价和看法。
  1. 河阳艳桃春,彭泽郁秋菊。
  • “河阳”指的是洛阳附近的一个地名,历史上有许多美丽的桃花盛开;“彭泽”则是指江西彭泽这个地方,那里的菊花也特别美丽。诗人以这两个地方的景物为例,描绘了春天和秋天的美丽景色。
  1. 所好邈如许,二子殊品目。
  • “所好”指的是个人的喜好或偏好;“邈”是遥远的意思;“二子”指的是前面提到的两位文人。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自己所喜欢的事物的高度评价,认为这些喜好与前人的品味不同。
  1. 诗人易评量,忍使混衡斛。
  • “诗人”指的是文人墨客;“评量”是指评价或衡量;“衡斛”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这里用来比喻文人之间的相互比较和评价。诗人用这句话表达了对文人之间互相攀比行为的不满。
  1. 当使冰鉴磨,要遣须眉烛。
  • “冰鉴”是指清澈透明的镜子;“须眉”是人的眉毛胡须;“烛”则是照明的意思。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要像照镜一样清晰地认识自己,并且用这种清醒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1. 勿容脂粉姿,滥入圭璋录。
  • “脂粉”是女子用的化妆品;“姿”是外貌、形象的意思;“圭璋”是指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玉器,这里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才。诗人用这句话告诫人们不要被表面的华丽所迷惑,要看清本质和实质。
  1. 神仙真渺茫,浪说武陵谷。
  • “神仙”是指传说中的仙人、神人;“渺茫”是形容非常遥远的样子;“武陵谷”是指传说中的一个地方,据说那里有美丽的风景和仙境。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神仙传说的怀疑态度,认为那些虚无缥缈的传说可能并不真实。
  1. 不如临清潭,饮水乐自足。
  • “临”是面对的意思;“清潭”是指清澈的池塘;“饮水乐自足”则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心灵的满足。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烦恼,享受自然美景的生活态度。
  1. 谁令春雨红,点污秋株绿。
  • “谁令”是询问的意思;“春雨红”是指春天的雨水使得花朵变得鲜艳;“秋株绿”是指秋天的叶子变得翠绿。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和美丽。
  1. 寒根岂无知,风霜怒应蓄。
  • “寒根”是指经受过严寒考验的植物根系;“风霜怒应蓄”则是说植物在经历风吹雨打后,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人类应该像植物一样坚韧不拔的精神的鼓励。
  1. 令尹非安仁,腰带肯轻束。
  • “令尹”是指古代楚国的官职之一,这里泛指高位者;“安仁”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腰带”是表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中一些人过于追求名利而忽视内在修养的现象的批评。
  1. 脱巾漉酒浆,黄花泛新馥。
  • “脱巾”是放下头巾的动作,这里用来比喻摆脱束缚和束缚;“漉酒浆”是指过滤酒汁的动作;“黄花泛新馥”是指黄色的菊花散发出香气。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珍惜之情。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桃花、菊花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和领悟。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述和议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的批评和反思。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