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身犹逆旅,真吾所寄耳。
若人问真吾,本空何可拟。
立我物必随,我应为物使。
捐物更求我,是以物为已。
文章镜面尘,富贵路傍屣。
胡为认而有,展转迷不已。
此迷自何得,定以有我起。
达人齐万变,视彼犹视此。
隤然天地间,形稿心如水。
独有长存者,万劫不能死。
夷齐与盗蹠,趣操定谁美。
是非傥难分,物我那相訾。
君怀经济心,题榜故云尔。
我乏异俗才,诗言亦其理。
【注释】
是身:我的身体。逆旅:旅店,比喻人世。真吾:真实的自我。寄耳:寄托于耳。本空:本性为空,即无我。物必随:一切事物都随我。我应为物使:万物都听从我的驱使。捐物更求我:舍弃外物而追求自我之“我”。是以物为已:万物都是为我所用的。文章镜面尘:镜子上的尘埃。富贵路傍屣:在富贵之路旁随便穿鞋行走。认有:认为有价值。展转迷不已:辗转不停而迷惑不解。此迷自何得:这迷惑从何而来?定以有我起:必定是因为有了自我而产生。达人齐万变:通达之人能顺应万般变化。视彼犹视此:看待他就像看待你自己一样。隤然:悠然自得的样子。形稿心如水:内心宁静如水。万劫不能死:万古长存,永不灭亡。夷、齐、盗蹠:古代三位隐逸之士,相传他们都过着清贫的生活,不慕荣华富贵。趣操:指他们的行为和思想。谁美:谁更好?是非傥难分:是非很难分辨。物我那相訾;外物与我,谁是谁非呢?君怀经济心:你怀抱着治国安民的抱负。题榜:写在门上。云尔:罢了。我乏异俗才:我没有特殊才华。诗言亦其理:诗歌也是表达这个道理。
赏析:
这首《立我轩》诗作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当时作者因政治失意,隐居山林之中,故作此篇以抒胸臆。全诗共八句,每句七字,一韵到底。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超脱,表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领悟,也体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与精神追求。
首联两句:“是身犹逆旅,真吾所寄耳。”意思是说,我的身体犹如过客,真正的自我则寄托在这身体里。这里,诗人用一个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处境与心境——他虽身处人世,却如同过客一般,没有真正的归宿。然而,他仍然坚守自我,不愿随波逐流。这里的“寄”字,既是指身体,也是指心灵。
颔联两句:“若人问真吾,本空何可拟。”意思是说,如果有人问我的真实自我是什么,那我就是本无生灭的真我。这里,诗人用反问的方式回应前句,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真实存在。他认为,真正的自我并非外在之物所能比拟。
接下来两句:“立我物必随,我应为物使。”意思是说,我的存在必然伴随着万物的变化,而我则是万物的主宰者。这里,诗人用“物”和“我”两个词来表达自己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也揭示了自己与世界之间的紧密联系。
接下来的几句:“捐物更求我,是以物为已。”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们总是试图摆脱物质的束缚而追求自我,但实际上却是被物质所奴役。这里的“物”和“己”依然指代不同的主体,但“为已”一词则揭示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
颈联两句:“文章镜面尘,富贵路傍屣。”意思是说,华丽的文章如同镜面上的灰尘,而那些富贵的人则像路边的鞋子一样被丢弃不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揭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他认为,那些追求华丽文章的人只是表面上的光鲜亮丽,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却往往被忽略或遗弃。
尾联两句:“胡为认而有,展转迷不已。”意思是说,为什么我们会如此执着于这些东西呢?它们让我们陷入无尽的迷茫之中无法自拔。这里,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与质疑。他认为,人们应该超越物质的追求而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最后两句:“此迷自何得,定以有我起。”进一步展开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探讨。他认为,这种迷茫的根源就在于我们过于关注自身的欲望而忽视了其他更重要的东西。因此,要想获得真正的解脱与智慧,就必须回归到内心深处去探寻那些更本质的东西。
这首诗通过对“物我关系”的深入剖析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超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领悟。它既是一首抒情之作,也是一首寓意深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