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重河汾道更尊,只将拙日养吾存。
南州佳士争倾盖,阙里诸生半在门。
一笑何妨延贺客,六旬今已见曾孙。
斯文寿脉天同久,挺挺霜松傲岁寒。

寿黎拙翁

名重河汾道更尊,只将拙日养吾存。

南州佳士争倾盖,阙里诸生半在门。

一笑何妨延贺客,六旬今已见曾孙。

斯文寿脉天同久,挺挺霜松傲岁寒。

注释:

  • “名重河汾”:名声在黄河、汾河流域都很有名。这里的“河汾”指的是黄河和汾水流域。
  • “道更尊”:地位更高。
  • “只将拙日”:只用拙劣的一天来养我。这里的“拙日”指作者自己的日子,表示自己的谦逊。
  • “南州佳士”:南方的杰出人物。
  • “阙里诸生”:孔子的弟子们,也泛指学者或学生。
  • “一笑何妨”:只要笑一笑,就没有什么妨碍。
  • “延贺客”:邀请客人。
  • “六旬今已见曾孙”:六十岁了,曾孙已经出生了。这里的“曾孙”指的是孙子的儿子,即作者的曾孙。
  • “斯文寿脉天同久,挺挺霜松傲岁寒”:我的文化传承就像天一样长久,像霜中的松树一样坚韧不屈地面对寒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诗中描述了寿黎拙翁的一生及其品德和成就,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老者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诗的首联“名重河汾道更尊,只将拙日养吾存”展现了寿黎拙翁在黄河和汾水流域的崇高声望以及他谦虚自持的生活方式。他的名望如此之高,以至于人们争相前来拜访。
颔联“南州佳士争倾盖,阙里诸生半在门”进一步描绘了寿黎拙翁与各地学者的交往情况,他们纷纷前来拜谒,希望从他那里学习。这些学者不仅来自南方,还包括孔子的弟子们(阙里诸生)。他们的来访表明了寿黎拙翁在学术界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颈联“一笑何妨延贺客,六旬今已见曾孙”则展现了寿黎拙翁的豁达大度,他虽然已经到了六十岁高龄,但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愿意与来访的客人交流,并且他的曾孙已经出生。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寿黎拙翁的尊敬和对他的长寿的祝愿。
尾联“斯文寿脉天同久,挺挺霜松傲岁寒”则是对寿黎拙翁品格的赞美。这里的“斯文寿脉”指的是他的文化传承,而“挺挺霜松傲岁寒”则比喻他的品质像霜中的松树一样坚韧不屈,即使在寒冷的岁寒之中也能保持生机和活力。这两句诗总结了寿黎拙翁的品质和文化成就,表达了对其深深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