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湖光处有山多,独此平坡玉一窝。
天下比来几西子,水中曾见百东坡。
不随巨浸熏为瘴,肯为飞廉鼓作波。
莫作无根潢潦看,两支流出万囷禾。
诗句翻译与赏析:
西湖
- 有湖光处有山多:在湖光映照的地方,可以看到很多山峰。
- 独此平坡玉一窝:这里的水平缓,如同玉石堆砌而成。
- 天下比来几西子:在这里,可以想象出如西施般的美丽景色。
- 水中曾见百东坡:这里可以联想到苏轼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不随巨浸熏为瘴:不受巨大的洪水污染。
- 肯为飞廉鼓作波:不愿被风神飞廉搅动成波浪。
- 莫作无根潢潦看,两支流出万囷禾:“莫将这清澈的水源看作是没有根基的积水,它流向了无数的田野,滋养了无数的庄稼。”
注释:
- 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湖光:湖水的光泽。
- 山多:指周围有很多山。
- 玉一窝:形容山峰如同堆砌而成的玉石一般整齐、美观。
- 西子:古代美女西施的别称,这里用来比喻西湖的美丽。
- 东坡:即苏轼,宋代著名文人,以诗酒生活著称。这句诗可能暗指杭州西湖附近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如苏堤等。
- 巨浸:巨大的洪水。
- 熏为瘴:被污染成为瘴气(一种有害的气体或疾病)。
- 飞廉:古代传说中的风神,这里用来形象地表达风力强劲。
- 无根潢潦:没有根基的积水。
- 两支流:比喻西湖的水流入了周边的农田和村庄,滋养了万物生长。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首句“有湖光处有山多”描绘了西湖的自然风光;次句“独此平坡玉一窝”进一步突出了西湖的独特魅力,如同美玉一样珍贵、美丽。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西湖与历史上的西子湖相联系,赞美其如西施般美丽。然后,诗人又通过“水中曾见百东坡”,表达了西湖不仅自然景观优美,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认为西湖不应被污染,更不应该被忽视,而应受到珍视和保护。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