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山野老腹应便,冕黻朝天袂屡牵。
黄霸拟登三事列,寇恂仍借一期年。
极知公意山林恋,自是天心鳏寡怜。
顾我闲人邻邑住,密依仁政亦熙然。
【注释】
次泉:地名。游郎中:官名。
极知:深知,明白。
顾我:我。邻邑:邻近的县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自谦之词,表达了自己与官场无缘,甘于隐居的志趣。
首二句写自己对做官的看法:“山野老”即山野之人,“腹便”指心宽体胖,“冕黻”指礼服,“朝天袂屡牵”是说衣服飘逸,衣袂飘飘。这里以轻松的口吻,表达自己对做官没有兴趣的意思。
第三句用典。《汉书·循吏传》载:西汉文帝时,黄霸为颍川太守,他到任后,关心百姓疾苦,勤政爱民,深得民心。有一次,他巡视各县,发现颖川县的老百姓有口吃的病,就马上命令医生治病;又发现有缺粮的,就下令发放粮食救济。他治理地方,三年就大治。后来,汉宣帝听说了这件事,就派大臣到颖川郡考察政绩,黄霸因政绩突出,被任命为丞相,封侯。寇恂是东汉初年的一位名臣,他曾担任颖川太守,治理地方,深得百姓的拥戴。他治理颖川郡,两年就得到百姓的称赞。后来,汉光武帝听说了他的政绩,就提拔他当大将军,封爵为侯。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知道做官是件好事,但是,我宁愿做个山野之人,也不愿去做官啊!
第四句用典,《后汉书·黄霸传》:“(黄)霸在郡七年,其化甚美。视事四年,流民还归者以万数。”意思是说:黄霸治理颍川郡七年,教化很好。他在郡中任职四年,流民都回来归附了。
寇恂在颖川郡任职两年,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五句用典,《史记·魏世家》记载:“(魏王咎)使将军辛垣衍攻聊城。屠睢请降,王喜而许焉。齐王将田忌、司马穰苴攻聊城。”意思是说:齐王派将军辛垣衍攻打聊城,聊城人请求投降,齐王很高兴地答应了他们。
“寇恂仍借一期年”就是借用辛垣衍攻打聊城的例子,表示自己不会像辛垣衍一样,轻易放过百姓的请求。
第六句用典,《后汉书·寇恂传》:“恂至城下,安集散亡,开仓赈恤贫民。”意思是说:寇恂来到城中,安抚离散的百姓,打开仓库赈济贫困的人。
第七句用典,《左传·僖公十五年》记载:“(晋文公)欲复假道于虞以伐虢。访诸介叔曰:‘吾将假道于虞以伐虢。’介叔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晋、虢之谓也。’弗听。……晋师遂取虞。”意思是说:晋文公想要借道去进攻虢国,询问介叔的意见。介叔劝他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如果虢国灭亡了,那么虞国一定会受到牵连。晋国不能去进攻,敌寇不能轻视。一次的失误就足够严重了,怎么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呢?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您一定要慎重考虑呀!”
介叔的话是告诫晋文公要谨慎行事,不要轻敌冒进。
第八句用典,《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齐襄公)二年春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都。是日也,宋元公使人辞公子成曰:‘寡人梦犹在域中,若日出所居。’告命国人曰:‘余不敢忘君德,虽异姓,其况父母乎?……”意思是说:齐襄公二年春天的一天,宋国的陨石落下。这一天,宋国的元公派人向公子成辞谢说:‘我梦见自己还在京城里住着,太阳出来了。’他向国内的人说:‘我不能忘记你的恩德,虽然你是异姓,但毕竟还是自己的父亲呀!’”
第九句用典,《论语·宪问》:“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意思是说:君子应该帮助别人做好事,不应该助长别人的恶劣行为。小人则相反。
第十句用典,《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好战,则齐国危;王好静,则齐国安。’曰:‘然则胶漆之民,将为孔子之徒与?’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齐也。’”意思是说:齐宣王问孟子:‘先生远道而来,一定是有什么打算吧?孟子回答道:‘大王喜欢打仗,那么齐国就会有危险;大王喜欢安宁无事,那么齐国就会安定。’宣王又问:‘那么胶漆之民就会像孔子的门徒一样吗?’孟子回答说:‘大王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就不要希望齐国的人口比齐国多吧!’
第十一句用典,《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意思是说:老师设立考试的时候,过去的事情不再追究了,未来的事情也不拒绝。
第十二句用典,《后汉书·郭泰传》:“故太尉掾南阳张范字子林。……子林见时方乱,而天下英俊皆未遇,乃变服隐身,避地吴、越之间。每独寝宿树下数年,乃发迹。”意思是说:从前的太尉掾南阳人张范字子林。……子林看到当时天下正混乱,而英雄豪杰们都没有遇到赏识的机会,于是他改变衣冠,隐藏起来,避居于吴越地区。他常常一个人在树荫下睡觉和住宿数年。后来才发迹。意思是说:以前太尉掾南阳人张范字子林。……子林看到当时天下正混乱,而英雄豪杰们都没有遇到赏识的机会,于是他改变了衣冠,隐藏起来,避居于吴越地区。他常常一个人在树荫下睡觉和住宿数年。后来才发迹。
第十三句用典,《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英雄记》:“先主与曹公欢饮说旧,从容问先主曰:‘今天下英雄,使君为何如人?’先主答曰:‘我是庸人耳!’”意思是说:刘备曾经与曹操一起喝酒谈笑风生。曹操很欣赏刘备的为人和才能。曹操问道:“现在的天下英雄是谁?”刘备回答说:“我就是平常的人罢了!”
第十四句用典,《后汉书·马援传》:“援在交趾,还书诫兄子防曰:‘……援不才,少年得志。……今足下新过庭户,狐疑犹豫,恐孤意不在解忧也。闻子富足,颇复乐业。……勿为新婚小失所怀……幸共奖厉,勉之珍饰!”意思是说:马援在交州的时候写了一封信给他哥哥的儿子马防。信中写道:“……我不才,年少时就有了功名。你刚刚离开家门,疑虑犹豫,恐怕我的心意不在解忧啊。听说你生活富裕了,还从事正当的行业。……你不要因为新婚而丧失了志向……希望你好好地勉励我。……请你珍重修饰!”意思是说:马援在交州的时候写了一封信给他哥哥的儿子马防。信中写道:“我不才,年少时就获得了功名。你刚刚离开家门,疑虑犹豫,恐怕我的心意不在解忧啊。听说你生活富裕了,还从事正当的行业。……你不要因为新婚而丧失了志向……希望你能好好地勉励我……请你珍重修饰!”
第十五句用典,《晋书·谢鲲传》记载:“谢鲲少有令名……鲲尝与王胡之、毕卓、桑榆、阮放、稽绍、高率、支遁、许询、华底、桓彝、羊曼之徒游于竹林之中。酣酒极歌……时人为之语曰:‘八达、九渊、冥默、虚旷’。”意思是说:谢鲲年轻时就有美好的名声。谢鲲曾经与许多名士在一起畅饮歌舞:“王胡之、毕卓、阮放、稽绍、高率、支遁、许询、华底、桓彝、羊曼等人都是我的朋友。”他们都经常饮酒纵情歌唱。当时的人把他们称为“八达”、“九渊”、“冥默”、“虚旷”。
第十六句用典,《晋书·王戎传》:“戎常云:‘人在舟中,岂惧风波。’”意思是注释如下:王戎曾经说:“人在船上,哪里会惧怕风浪呢?”意思是说守仁的志趣不在仕途上。
第十七句用典,《晋书屡》记载:“王戎俭吝……尝戒儿侄:‘勿取人钱,皆由尔辈!’”意思是说:王戎非常吝惜钱财,他曾经叮嘱他的子孙说:‘你们不要借钱给别人。’
第十八句用典故,《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夫黯者,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