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襟但贮五千卷,意虑曾无分寸私。
叹老嗟卑真浅士,古人心事有谁知。
【注释】
谩题:白白地写诗。
胸襟但贮五千卷,意虑曾无分寸私。
胸襟:胸怀。但贮:只是存。
五千卷,指读书多。意虑,指思想感情。曾无分寸私,意为没有一点自私的念头。
叹老嗟卑真浅士,古人心事有谁知。
叹老嗟卑:感叹自己年老,地位卑微。
古人心事:指前人的思想感情。
有谁知:谁能真正理解。
【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为纪念古代伟大诗人屈原而写的组诗。这组诗作于公元761年(大历六年)冬,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在这首诗里追忆了屈原的生平事迹,表现了对这位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崇敬之情。
首联两句,诗人首先从屈原的伟大成就谈起。他胸襟博大,学识渊博,读的书多,想的事情也多,但他始终没有一点个人的打算与私心。这里用“但”字表示转折,突出了屈原胸怀坦荡、高风亮节的形象。
颔联两句,诗人接着从屈原的思想感情说起。他忧国忧民、志向远大、忠贞不渝,却遭到奸佞小人的诽谤、诬蔑,甚至遭受迫害,身死长沙。屈原的这种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让诗人感到无比崇敬。
颈联两句,诗人再从屈原的遭遇说起。他身处朝廷,却得不到重用,反而被贬谪到蛮荒之地;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坎坷不平。然而,屈原并没有因此而消沉颓丧,而是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高尚人格和坚贞气节,直到最后仍能保持乐观豁达的情怀,这种可敬可佩的精神品格,让诗人深感敬佩。
诗人再次回到主题上来。他感慨万分地说:“古人的心思,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这里的“古人”,指的就是屈原。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屈原的无限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和思考:历史是由人来创造的,后人应该以史为鉴,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