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雨脉发清泉,何以平畴旱欲然。
太守自惭无善政,铃斋朝夕谩祈天。
【注释】
赓:继续。李司法:唐代诗人李频的字,他曾任监察御史、秘书省正字等职,因直言进谏得罪唐德宗而被贬为长江县尉。铃斋:指书斋。铃,同“铃”。
【赏析】
这首诗是李频在任长江县尉时所作。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对当权者的失望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首句“一春雨脉发清泉”,描绘出一幅山青水秀、万木葱茏的春天景象。“雨脉”一词用得极为传神,它既写出了春雨绵绵、细如游丝的特点,又表现了春雨润物无声的神奇功效。而“何以平畴旱欲然”一句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久旱不雨的不满和担忧之情。
次句“太守自惭无善政”,则是对上一句的回应。诗人以“自惭”二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愧疚和自责之情。他认为,作为地方长官,自己应该为百姓谋福利、解忧愁,但如今却因为自己没有做好本职工作而让百姓饱受干旱之苦。这种自责感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
最后两句“铃斋朝夕谩祈天”则是对全诗的总结。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当权者的失望和无奈之情。他认为,那些官员们只是空谈理想、追求名利,而忽视了民众的痛苦和需求。因此,他呼吁人们不要盲目地相信官员们的许诺,而是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生活。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当权者的不满和失望情绪。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李频作为一位有识之士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