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年春,斑衣堂上新。
鱼轩宜有晚,恙枕竟无晨。
空感通家泪,难随执绋尘。
望云飞老□,聊聒薤歌人。
【注释】
七十七年春,斑衣堂上新。
鱼轩宜有晚,恙枕竟无晨。
空感通家泪,难随执绋尘。
望云飞老□,聊聒薤歌人。
【赏析】
《挽校书郎方公夫人二首》,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是杜甫对亡妻杨氏的追忆之作,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全诗以悼亡为主旨,通过描写妻子生前的一些生活琐事,表现了诗人对亡妻的深情怀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死、荣辱等生命哲学的思考。
诗的原文如下:
七十七年春,斑衣堂上新。
鱼轩宜有晚,恙枕竟无晨。
空感通家泪,难随执绋尘。
望云飞老□,聊聒薤歌人。
【翻译】
七十七年春,斑衣堂上新。
鱼轩宜有晚,恙枕竟无晨。
空感通家泪,难随执绋尘。
望云飞老□,聊聒薤歌人。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亡妻杨氏的回忆之作。在杜甫的记忆里,他的妻子杨氏一直活到八十多岁才去世。他回忆说,妻子在他生前曾穿着斑衣(古代妇女的一种礼服)登上过堂上(即殿堂),而且她的生活过得很安逸舒适。然而,当妻子去世时,他感到无比悲痛,因为他再也看不到妻子穿斑衣上堂了。他感叹自己没有能力让妻子安享晚年,只能在妻子去世后为她送行。
诗的最后两句是“望云飞老□,聊聒薤歌人”,意思是他只能望着天空中飘动的云朵,想象妻子已经飞到了天上去;只能用薤(音xiè)叶制成的乐器来表达他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字可能是“坟”字的误写或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