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山南紫翠关,转西寻麓更幽闲。
菊花数本竹边路,茅屋几闲溪外山。
巧著轩窗随上下,剩留书画在中闲。
是庵信美非吾土,自有菟裘足往还。

踏遍山南紫翠关,转西寻麓更幽闲。

菊花数本竹边路,茅屋几闲溪外山。

巧著轩窗随上下,剩留书画在中闲。
是庵信美非吾土,自有菟裘足往还。

注释

  1. 山南紫翠关:描述诗人行走的路径,暗示了山路的曲折与美丽。
  2. 转西寻麓:指诗人从东向西寻找山的深处。
  3. 菊数本竹边路:描述了沿途有几朵菊花点缀在竹林边上,增添了几分清幽。
  4. 茅屋几闲溪外山:描绘了简陋却宁静的住处,靠近溪流,周围被山林包围。
  5. 巧著轩窗随上下:巧妙地利用房屋的高处和低处设计了窗口,让室内光线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
  6. 剩留书画在中闲:表示虽然空间有限,但还是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放置书籍和画作,体现了一种简约而高雅的生活态度。
  7. 是庵信美非吾土: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但意识到这并非自己的故乡,带有一丝乡愁。
  8. 自有菟裘足往还:表明尽管身处异地,但内心已经足够满足,无需更多。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自然美景的画面——诗人在山路上漫步,最终找到了一处幽静的小屋,四周是美丽的竹子和菊花。小屋虽小,却充满了生活的痕迹,如书籍和画作,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诗中的“巧著轩窗随上下”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空间的巧妙利用,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的深深喜爱和认同,即使身在他乡,心中已有归宿。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