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一人来自东,与儿洵约西游同。谓闻古越多胜迹,庶可洗眼开心胸。
窆石亭空思禹迹,飞翼楼高忆蠡功。过司马寓第,如见涑水叟。
入稽山书院,如见晦庵翁。东山则想谢太傅之雅量,上虞则感李参伯之孤忠。
读范老堂记则怀憩堂于出守,问祈国里曲则想持帽于方童。
伟哉圣贤所森布,关乎名教无终穷。彼柯亭之烟竹,兰亭之觞水。
剡溪之雪舟,邪溪之樵风。虽非本色□慕羡,然亦馀兴相迎逢。
盍陪簦笠风雨外,固异萍梗江湖中。八十一岁汝我惧,二百里近我汝容。
目而送之岂漫往,归以复我将谁从。滔滔世变犹古道,修竹可竹两人龙。
译文
送洵之越,有美一人来自东。与儿洵约西游同。谓闻古越多胜迹,庶可洗眼开心胸。
窆石亭空思禹迹,飞翼楼高忆蠡功。过司马寓第,如见涑水叟。
入稽山书院,如见晦庵翁。东山则想谢太傅之雅量,上虞则感李参伯之孤忠。
读范老堂记则怀憩堂于出守,问祈国里曲则想持帽于方童。
伟哉圣贤所森布,关乎名教无终穷。彼柯亭之烟竹,兰亭之觞水。
剡溪之雪舟,邪溪之樵风。虽非本色□慕羡,然亦馀兴相迎逢。
盍陪簦笠风雨外,固异萍梗江湖中。八十一岁汝我惧,二百里近我汝容。
目而送之岂漫往,归以复我将谁从。滔滔世变犹古道,修竹可竹两人龙。
注释
- 有美一人来自东:指的是诗人的朋友或同伴“洵”从东方而来。
- 与儿洵约西游同:与儿子“洵”约定一起向西游玩。
- 谓闻古越多胜迹:听说古越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和遗迹。
- 庶可洗眼开心胸:希望能够洗去眼睛的疲劳,使心灵得到安慰。
- 窆石亭空思禹迹:在窆石亭思考大禹治水的足迹。
- 飞翼楼高忆蠡功:在飞翼楼上回忆大禹治水时使用的工具——蠡(一种古代的测量工具)。
- 过司马寓第:经过司马家的住所。
- 如见涑水叟:仿佛看到了一位叫涑水的老者。
- 入稽山书院:进入稽山书院。
- 如见晦庵翁:仿佛看到了晦庵先生。
- 东山则想谢太傅之雅量:在东山上想象谢安的宽广气度。
- 上虞则感李参伯之孤忠:在上虞感受到李参伯的忠诚。
- 读范老堂记则怀憩堂于出守:读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怀念他曾任的地方长官憩堂。
- 问祈国里曲则想持帽于方童:询问祈国里的曲调就想象自己小时候戴着帽子的样子。
- 伟哉圣贤所森布:伟大啊,圣贤们的教诲遍布各地。
- 关乎名教无终穷:关系到名教(道德、教化)是没有尽头的。
- 彼柯亭之烟竹:指柯亭一带的烟云竹林。
- 兰亭之觞水:指兰亭的水边。
- 剡溪之雪舟:剡溪上的雪舟。
- 邪溪之樵风:邪溪上的樵夫之风。
- 虽非本色□慕羡:虽然不是羡慕其真实本质,但也受到启发。
- 余兴相迎逢:兴致相投,相逢。
- 盍陪簦笠风雨外:为什么不一起去风雨中的旅途呢?
- 固异萍梗江湖中:自然不同于漂泊不定的江湖生活。
- 八十一岁汝我惧:八十一岁的寿命让我和你都很害怕。
- 二百里近我汝容:两百里的距离让我和你都感到亲近。
- 目而送之岂漫往:看着你离去难道是随意的旅行吗?
- 归以复我将谁从:回到家来我又能依靠谁呢?
- 滔滔世变犹古道:世界的变化还是遵循着古老的道理。
- 修竹可竹两人龙:修长的竹子可以象征两个人像龙一样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