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物已潇洒,临高念岁穷。
阵收群雁没,峰断片云空。
月色山川内,笛声关塞中。
西人未柔服,长策在诸公。

【注释】

秋物已潇洒:萧瑟,秋天的草木摇落。指时序之变。

临高念岁穷:登高望远思及一年将尽。

阵收群雁没:阵收,排成队形。雁阵,即大雁。

峰断片云空:山峰被云雾遮挡,一片苍空。

月色山川内:月光照山照水。

关塞中:边塞。

西人未柔服:西边的百姓还没有归顺。

长策在诸公:长远的策略在于各位贤士。

【赏析】

首联写诗人登上黄山,看到秋天的景物已经十分萧飒了,于是想到年华老去,岁月不饶人。这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潇洒”二字写出了景物的凄清和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感。“临高”二字又点出诗人所处的地位,是“高处不胜寒”。

颔联写诗人看到群雁阵布,向北方飞去,联想到自己身处边关,也不禁生出一种乡思。这里,诗人以雁阵为喻,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颈联写诗人站在黄山上,放眼望去,只见群峰耸立,云雾缭绕,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而在这美丽的山水画卷中,诗人听到了远处传来的笛声,那声音悠扬婉转,让人心旷神怡。这里的“关塞中”,指的是边塞,诗人在这里听到的笛声,应该是来自边疆的士兵。他们为了保家卫国,日夜奋战在边关一线,用他们的歌声来鼓舞士气,传递希望。

尾联写诗人遥想远方的人们还未归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忧国忧民之情。他深知,要想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必须采取长远的战略和策略。因此,他呼吁在座的各位贤士们要共同努力,为国家的安定繁荣作出贡献。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山的自然景色和边关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怀。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