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别家去,音信隔三春。
读易应终卷,端居莫患贫。
定交疏燕雀,养节慕松筠。
冤狱何时辨,思儿泪满巾。
译文
回想起那年少时期,你离开家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们音信全无,就像隔着三春一样遥远。读易经的时候,我应一直翻到书的末尾,端坐在家中不要因为贫穷而忧虑。我们定下心志,像燕子和雀鸟一样相约不渝,养性守节要效仿松竹之坚韧。冤屈之狱何时才能昭雪明辨?思念孩子时泪水沾湿了巾帕。
注释
忆小子鼎:回忆起年轻时的儿子,他的名字是“小子鼎”。
元朝别家去:元朝时代离开了家。
三春:指春天三次,这里形容时间久远。
读易应终卷:阅读《周易》应该读到最后一部分。
端居莫患贫:在闲暇无事时也不要担心贫穷。
定交疏燕雀:与燕子和麻雀这样的鸟儿结为朋友。
养节慕松筠:修养性情要像松树和竹子那样有节操、坚韧。
冤狱何时辨:冤案什么时候能够昭雪辨清?
思儿泪满巾:思念儿子时泪水沾湿了头巾。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儿子深深的怀念之情。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儿子的思念之情深沉而浓烈,即使在遥远的距离和岁月的流转中,诗人的心始终牵挂着远在他乡的儿子。通过回忆儿子的成长过程,表达了对其成长过程中的关爱与期盼。同时,通过对儿子的品德修养的期望,也反映了诗人对儿子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