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凤何年此地游,高台千古自风流。
寒烟淡淡笼城郭,宝器时时出冢丘。
舴艋竞归芳草渡,鹭鸶群舞碧芦洲。
重华不返箫韶断,落日秦淮添客愁。
【注释】
采凤何年此地游,高台千古自风流。
寒烟淡淡笼城郭,宝器时时出冢丘。
舴艋竞归芳草渡,鹭鸶群舞碧芦洲。
重华不返箫韶断,落日秦淮添客愁。
【赏析】
这两首诗是作者追和李白所作的咏金陵凤凰台的七绝组诗。第一首写诗人追慕古人的风采,感叹金陵城的古老与悠久;第二首写诗人乘船过江,看到金陵古城的景色,联想到历史兴亡,产生无限感慨。两首相连,意境相通。
首句“采凤何年此地游”,是说当年谁曾来此游玩?诗人在这首诗里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金陵的怀古之情。诗人在南京城东的凤凰山上筑有一座小楼,登高远望,尽收南京美景;但因地处偏僻,很少有人光顾。因此诗人常常独自凭栏远眺。每当夕阳西下之际,他常看见一些飞鸟成双结对地从北方飞来,掠过城墙上空,然后向南飞翔而去。这时,他才想起:什么时候才能像凤凰一样,来这里游玩呢?这一句是诗人追忆往事,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叹。
第二句“寒烟淡淡笼城郭”,是说当夕阳西下的时候,金陵城被笼罩在一片淡淡的雾气之中;那朦胧的雾气把城郊的景物都笼罩住了,使整个南京城显得更加宁静而幽雅。这句诗既写景又写情,既写出了金陵城的景色特点,又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
第三、四两句是写夜幕降临时,江上的景色以及诗人的感受。“宝器”、“冢丘”指精美的铜器和古代帝王的陵墓。这两个词分别出自《庄子·徐无鬼》和《史记·封禅书》。《庄子》:“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以写物态。咸曰:‘臣闻之,上丹青者,前人之所垂衣而居也。’君子虽垂拱而无为,相观而善,吾师若肯临幸其笔端,得素而后画焉。”《史记》:“孝惠皇帝五年,除诽谤旧事,诏赐百官酒。太史官待诏广武君苏恕上书曰:‘……臣伏见齐王用事,汉已平矣。陛下为人臣子,奈何使人主自亲割土地,以封诸侯乎?’于是乃下其事与丞相议之。丞相公孙弘以为不可,乃罢。孝文皇帝二年,修雍,置酒兆池,太后称制,召诸儒生讲难明堂,作《容成氏》之言。丞相公孙弘以为‘久不行,禁绝之道也,请遣博士等八人为诸候置守,令县邑乡亭皆设员’。”这里诗人化用两个典故,意思是说:精美的东西总是埋藏在古老的陵墓里面,所以金陵城郊外的陵墓里堆满了珍宝;而夜晚又是寂静无声的时候,只有江水在轻轻地拍击着岸边的石头。这两句诗既写了金陵夜景的美,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末两句“舴艋竞归芳草渡,鹭鸶群舞碧芦洲”,是说一只只船儿争先恐后地向江南驶去,船上的人们纷纷上岸,各自去寻找他们的朋友去了。在这美丽的江南水乡里,到处可以看到白鹭在芦苇丛中翩翩起舞。这里的“舴艋”就是小船;“芳草渡”,是江边长满芳草的小渡口;“碧芦洲”,是水中生长着茂盛芦苇的沙洲。这些词都是描写江南水乡风光的词语,这里用来衬托出金陵的优美环境。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金陵的美丽景色,而且也表现了诗人的欢快心情。
最后两句是写诗人来到金陵后的感受。“重华不返箫韶断”,意即没有再见到古代贤德之君了。“重华”是指周文王。《左传·定公十三年》:“孔子言于鲁哀公曰:‘今失其制命矣!……夫古者世治则市井修外,市井修外则百业兴旺。……夫古之圣王,未有不先修其身而天下从之者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再也没有见到贤德之君主了。“箫韶”,相传为舜时乐名,舜所制的乐曲。舜时的乐舞十分美好。《吕氏春秋·古乐篇》:“帝尧立,更俗于夏后氏……舜弹五弦之琴,作《韶濩》之乐,以赏天下之人。”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如今再也听不到优美的音乐了。“落日秦淮添客愁”,意思是说:傍晚的阳光照耀在秦淮河畔,给游人增添了不少忧愁。“秦淮”是南京市秦淮河的旧称,因为秦淮河两岸多有妓院,故称秦淮河;“客愁”,指旅途中的思家之忧。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傍晚时分,站在秦淮河边,看着夕阳西下,想到自己远离家乡在外漂泊,不禁感到十分忧愁。
全诗通过对金陵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对古代贤德之君和美丽景色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