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萧萧一径深,门庭秋静紫苔侵。
能依幻质循元觉,默运真悲拔众沈。
有想愿分香界饭,忘言求出世间心。
旃檀谩把炉中爇,无尽无边结宝阴。
次韵无逸长老秋居见寄
榕树萧萧一径深,门庭秋静紫苔侵。能依幻质循元觉,默运真悲拔众沈。
有想愿分香界饭,忘言求出世间心。旃檀谩把炉中爇,无尽无边结宝阴。
诗句释义
“榕树萧萧一径深”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色,榕树在风中摇曳,发出萧瑟的声音。一径深,意味着道路漫长且幽深,引人深思。这一句通过声音与景象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能依幻质循元觉”,这里的“幻质”可能指的是虚幻或无常的本质,而“元觉”则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和理解。诗人在探索如何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默运真悲拔众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深沉悲痛和对他人的同情。这里的“真悲”指的是真挚的悲伤,而“拔众沈”则意味着帮助那些陷入困境的人。诗人用这种深刻的情感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弱者的关怀。
“有想愿分香界饭”反映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香界”可能指的是一个理想的、宁静的生活环境,而“分香界饭”则是将这种环境作为自己的目标或梦想。
“忘言求出世间心”,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纷扰、追求真理的追求。这里的“忘言”意味着超越了言语的描述,而“出世间心”则是指超越尘世的心性。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的作品,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情感境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诗人在诗歌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和比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艺术魅力和哲学意味。例如,榕树与门庭的搭配,以及紫苔与秋天的对比,都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深度。此外,诗人对于情感的细腻刻画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思考,也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