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与子别当涂,彼此形骸若梦馀。
怅望欲穷千里目,相思不寄一行书。
青山归去容身好,白眼从来处世疏。
桂水东流须入海,新诗时复委双鱼。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徐子美(宜掾)的。徐子美在宜州任职,苏轼因贬谪黄州而路过宜州,两人相会并有书信往来,此诗即作于此次相遇之时。

次韵宜掾徐子美见寄
去年与子别当涂,彼此形骸若梦馀。
怅望欲穷千里目,相思不寄一行书。
青山归去容身好,白眼从来处世疏。
桂水东流须入海,新诗时复委双鱼。

注释:

  • 去年:指上一年。
  • 子美:徐子美,苏轼的朋友。
  • 当涂:今江苏丹阳一带。
  • 形骸:身体和容貌。比喻人的精神和肉体。
  • 梦馀:梦中的景象。
  • 怅望:因想念而感到惆怅。
  • 千里目:千里眼,形容眼界宽广、远大。
  • 相思:思念之情。
  • 一行书:一封信。
  • 容身好:可以容身的地方,指隐居或避难之地。
  • 白眼:指对世俗的不屑一顾。
  • 处世疏:对世事看得淡薄。
  • 桂水:今广西桂林一带的一条河流。
  • 东流:向东流去。
  • 入海:流入大海。
  • 新诗:新的诗歌作品。
  • 委双鱼:指将诗歌交给信使,让它们飞向远方。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宜州与徐子美相遇并有书信往来之后写的。诗人表达了对徐子美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遭遇的无奈和感慨。

首句“去年与子别当涂,彼此形骸若梦馀。”回忆了去年与徐子美的分别场景,那时他们如同一场梦境般短暂而虚幻。第二句“怅望欲穷千里目,相思不寄一行书。”则抒发了诗人的遗憾和无奈,他希望看到更远的风景,却无法通过书信传递自己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青山归去容身好,白眼从来处世疏。”表明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纷扰的心境,选择隐居山林作为安身之所,同时表达了他对世俗的不屑一顾。第四句“桂水东流须入海,新诗时复委双鱼。”则寄托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得到朋友的认可,就像鱼儿得到双鱼的信一样。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友情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