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未下连虞滩,韶石罗列谁雕刓。化工有意露怪变,待彼虞舜来观玩。
泊舟登岸始远览,两峰直裂诸峰巑。青鸾低徊欲下饮,翠凤却舞抟修翰。
蛰龙钁雷怒奋角,帝子出震初峨冠。日光扑扑散金蕊,莲花透澈琉璃盘。
行衣十里仙雾湿,暝色一抹轻绡寒。我将仙崖想韶乐,北风忽变阴漫漫。
松摇长空吼万壑,溪走石脚淙惊湍。遗音自与天地响,听不以耳精神完。
重曈一去无复还,随风波兮陟云间。潇湘洞庭亦何有,竹上血泪千年斑。
九成不作至道息,纷纷后世畴能攀。登韶石兮情飘飘而未尽,饬彼柴车兮且将造乎苍梧九疑之深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韶石行》。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韶石行:
韶石,指舜帝时期的韶乐石,相传舜帝曾在这里演奏韶乐,因此得名。诗中通过描写韶石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扁舟未下连虞滩,韶石罗列谁雕刓(wán)?
扁舟未下水还未到连虞滩,韶石罗列是谁雕刻而成的?这里描述了诗人乘坐扁舟行驶在江面上,眼前出现了美丽的韶石,但不知道这些韶石是如何雕刻而成。
化工有意露怪变,待彼虞舜来观玩。
大自然的造化显露出奇异的变化,等待着那位虞舜帝的到来去欣赏。这里诗人以化工为引子,引出了虞舜帝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虞舜帝的敬仰之情。
泊舟登岸始远览,两峰直裂诸峰巑。
停船上岸开始远望,两座山峰直插云霄与周围的山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的“两峰”指的是舜二妃娥皇、女英所居住的山,即传说中的九嶷山。
青鸾低徊欲下饮,翠凤却舞抟修翰。
青色的鸾鸟徘徊欲下饮用,翠色的凤凰翩翩起舞,盘旋在高高的树枝上。这里诗人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青鸾和翠凤,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秀丽景色。
蛰龙钁雷怒奋角,帝子出震初峨冠。
潜伏的龙在打雷时愤怒地昂首挺胸,象征着帝王的威仪和尊严。这里的“帝子”指的是虞舜帝,他的形象被赋予了神圣的力量。
日光扑扑散金蕊,莲花透澈琉璃盘。
阳光洒满大地,金色的花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犹如琉璃盘中的宝石一般晶莹剔透。这里的“金蕊”和“琉璃盘”都是对荷花的赞美之词。
行衣十里仙雾湿,暝色一抹轻绡寒。
行进十里路,衣服都被仙雾所湿,天色渐暗时,一丝寒意袭来。这里的“仙雾”和“轻绡”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陶醉之情。
我将仙崖想韶乐,北风忽变阴漫漫。
我想到了那美丽的仙崖,就像听到了韶乐般美妙。然而突然之间,北风刮起,天色变得阴暗起来。这里诗人用音乐来比喻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对大自然无常之美的感叹。
松摇长空吼万壑,溪走石脚淙惊湍。
松树在狂风中摇曳,发出阵阵怒吼声;溪水从石头下面流淌着,发出清脆的响声。这里的“长空”和“万壑”都是形容声音之大和小。
遗音自与天地响,听不以耳精神完。
余音袅袅不绝于耳,仿佛能听到天地间的回响。这里的“遗音”是指舜帝留下的音乐之声,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明的传承和怀念之情。
重曈一去无复还,随风波兮陟云间。
太阳落山后不再回来,只能随风漂泊到云层之上。这里的“重瞳”指的是传说中的舜帝的瞳孔,象征着希望和梦想。
潇湘洞庭亦何有,竹上血泪千年斑。
潇湘洞庭也不过是寻常之地,竹子上沾满了鲜血泪水,留下了千年的痕迹。这里的“血泪”代表着历史的沧桑和沉痛。
九成不作至道息,纷纷后世畴能攀。
舜帝的九成之功没有完全实现,后代子孙能否继续攀登至道呢?这里的“九成”指的是舜帝的九功,代表着舜帝的伟大事业。
登韶石兮情飘飘而未尽,饬彼柴车兮且将造乎苍梧九疑之深山。
我登上韶石,心中充满了飘渺之情难以言尽;让我驾车前往苍梧九疑之深山吧!这里的“柴车”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象征着旅途的艰辛和探索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神话色彩和象征意味的山水诗,通过对韶石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历史传说的感慨。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思想,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典故和成语,如“青鸾”、“翠凤”、“帝子”等,增加了诗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