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不爱万古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荆州太守古来好,至今文采传风流。
郑公辞赋天下绝,殿前落笔铿琳璆。
相如严谨反枯涩,宋玉烂漫邻倡优。
卓然风格出天造,冰盘洗露银蟾秋。
麻衣脱去未十载,宝犀饰带鱼悬钩。
道行言听遇明主,皂盖朱轓宁久留。
渚宫风物最潇洒,酒满金罍谁献酬。
公尝爱我如李白,恨不即往从公游。
醉看舞袖卷明月,夜听长笛临高楼。
词源感激泻江海,笔阵顿挫排戈矛。
驽骀蹇蹶固已困,勉之尚欲追骅骝。
一朝公归坐廊庙,致君事业如伊周。
门阑从卫愈严密,是时愿见应无由。
行当投印佩长剑,梦魂已附西江舟。

寄献荆州郑紫微

李白不爱万古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荆州太守古来好,至今文采传风流。

郑公辞赋天下绝,殿前落笔铿琳璆。

相如严谨反枯涩,宋玉烂漫邻倡优。

卓然风格出天造,冰盘洗露银蟾秋。

麻衣脱去未十载,宝犀饰带鱼悬钩。

道行言听遇明主,皂盖朱轓宁久留。

渚宫风物最潇洒,酒满金罍谁献酬。

公尝爱我如李白,恨不即往从公游。

醉看舞袖卷明月,夜听长笛临高楼。

词源感激泻江海,笔阵顿挫排戈矛。

驽骀蹇蹶固已困,勉之尚欲追骅骝。

一朝公归坐廊庙,致君事业如伊周。

门阑从卫愈严密,是时愿见应无由。

行当投印佩长剑,梦魂已附西江舟。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郑国公的一封信中的一部分,信中表达了李白对郑国的深深敬仰和渴望结识之情。

第一句“李白不爱万古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表达了诗人对郑国公的敬仰和渴望认识的心情。李白自视清高,不慕名利,但他也深知自己的才华无法与郑国公相提并论。因此,他只能以“不爱万古侯”来表达自己的谦虚和真诚。而“但愿一识韩荆州”则直接表达了他对结识郑国公的强烈愿望。

诗人详细描述了郑国公的才华和成就。“荆州太守古来好,至今文采传风流。”这句诗不仅赞美了郑国公的成就,也展现了他对历史人物的熟悉和尊重。“郑公辞赋天下绝,殿前落笔铿琳璆。”这句诗则进一步描绘了郑国公正在创作时的风采,如同金石交响般美妙动听。

第三、四句则转向了对郑国公个人品质的描绘:“相如严谨反枯涩,宋玉烂漫邻倡优。”诗人通过对比,既赞美了郑国公的严谨,又批评了他的过于放纵。这种独特的视角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郑国公的深入了解和理解。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继续描绘了郑国公的风采和他与诗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卓然风格出天造,冰盘洗露银蟾秋。”这句诗赞美了郑国公正在展示其独特风格时的那种超凡脱俗的美态,如同冰雪般晶莹剔透、如月光般皎洁明亮。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与郑国公之间的友谊如同这冰盘洗出的银蟾一般珍贵而美好。

诗人又描绘了郑国公与诗人之间的交往场景:“麻衣脱去未十载,宝犀饰带鱼悬钩。”这句诗描绘了郑国公正在与诗人一起饮酒作乐的场景,其中“麻衣”象征着简朴的生活,“宝犀饰带鱼悬钩”则展现了富贵荣华的生活。这两句诗既展现了郑国公的豪爽洒脱,也体现了诗人对这段友情的重视和珍视。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期望和向往。“道行言听遇明主,皂盖朱轓宁久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能够遇到明主并得到重用的期待,同时暗示了郑国公在未来的地位将更加稳固和尊贵。

结尾部分,诗人描绘了郑国公与诗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渚宫风物最潇洒,酒满金罍谁献酬。”这句诗既描绘了郑国公与诗人共同欣赏美景的场景,又暗示了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将更加逍遥自在、无忧无虑。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这段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郑国公的个人品质、才华以及对诗人的深厚友情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这位朋友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理想和追求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