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东,百尺高台临远空。长江浩荡剑门险,欲平吴蜀难为功。
谁倾黄金建佛庙,击鼓撞钟夜还晓。香厨供办老僧闲,玉栏花谢游人少。
我来独立想英雄,战舰连云气概中。犹有斯台存旧址,可怜铜雀起悲风。
【注释】
金城:指古金城郡,在今陕西西安市南。东:指金城的东面。百尺高台:指魏王的台。临远空:指台上可以远望。剑门险:指蜀国的险要之地。欲平吴、蜀难为功:指吴国和蜀国地势险要,难以攻下。谁倾黄金建佛庙:指吴国和蜀国的统治者修建了佛教寺院。击鼓撞钟夜还晓:指佛寺里僧人敲钟击鼓,昼夜不停。香厨(chú)供办老僧闲(xián),玉栏(lián)花谢游人少:指寺院里的僧人烧饭,游客稀少。我来独立想英雄:作者来到这座高台上,独自思索历史英雄人物。战舰连云:形容战船很多,连接成片,像天上云彩一样。气概中:意即气势磅礴,豪情满怀。犹有斯台存旧址,可怜铜雀起悲风:这里说尽管魏王台已不复存在,但当年曹操败走华容道时,曾在台前大骂刘备,并让军士将刘备所乘的马鞍放在台前,以羞辱他,这件事一直被传为佳话。铜雀:古代传说中曹操所筑的台名。
【赏析】
这首七言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诗人登上魏王台,感慨万千。
首联“金城东,百尺高台临远空。”写魏王台的地理位置。金城是长安的别称。诗人先写台的位置,再写登台所见景色。这一句既点出了魏王台的具体位置,又渲染出一种空旷辽远的境界。
颔联“长江浩荡剑门险,欲平吴蜀难为功。”写吴国和蜀国的地理形势。这两句用夸张手法,突出了两处地方的险峻形势,也表明要想征服吴国和蜀国是非常困难的。
颈联“谁倾黄金建佛庙,击鼓撞钟夜还晓。”写佛寺的香火之盛。这两句写佛寺里僧人敲钟击鼓,昼夜不停,香火旺盛。
尾联“我来独立想英雄,战舰连云气概中。犹有斯台存旧址,可怜铜雀起悲风。”写诗人站在高处,遥想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感叹他们的英勇气概。最后两句写魏王台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当年曹操在败走华容道时,曾经在这里辱骂刘备,这件事一直被传为佳话。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朴实无华。它通过描写魏王台的景色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怀念和对英雄人物的无限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豪放之风,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