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水满,宫柳长,胡地沙晴日色黄。
自知憔悴容华改,朝来临镜懒梳妆。
却寻携手旧游处,拾得落花空断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王昌龄(698—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人,唐玄宗时宰相王维的族孙。开元十四年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初,任江宁县丞,因事谪岭南,后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安史之乱中被毒死。他多感伤乱世之作,有《诗卷》、《文集》传世。王昌龄的七绝尤见功力,其写景之作,善于摄取富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象来反映时代面貌,抒发政治感慨。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池水满,宫柳长,胡地沙晴日色黄。
池水满了,宫柳长了,胡地的沙漠在晴朗的日子里呈现出黄色。
自知憔悴容华改,朝来临镜懒梳妆。
知道自己已经变得憔悴和美丽不再,早晨来到镜子前懒得梳妆打扮。
却寻携手旧游处,拾得落花空断肠。
却去寻找过去一起游玩的地方,却只拾起了落花空然伤心。
译文:
池塘里的水涨满了,皇宫外的柳树也长得又高又壮。远方的沙漠在阳光下呈现了黄色。
我知道自己已经变得憔悴和美丽不再,每天早晨来到镜子前都懒得梳妆打扮。
但是还是去寻找曾经一起游玩的地方,只是捡到一片落下的花,只能空自伤心。
赏析:
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荒凉萧瑟的秋天景象。首二句“池水满,宫柳长,胡地沙晴日色黄”描写了秋日景色,池塘的水波荡漾,宫外柳叶随风飘舞,沙漠在晴朗的天空下呈现出金黄色。这样的画面给人以开阔、辽远的感觉。
第三四句“自知憔悴容华改,朝来临镜懒梳妆”,表达了诗人自己内心的感受。诗人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发生了改变,容颜不再如往昔般美丽动人,因此每日清晨起床时都会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和空虚。
到了第五六句“却寻携手旧游处,拾得落花空断肠”,转折进入回忆过去的时光和对往事的追忆。诗人回忆起曾经与某人共同走过的美景,捡起地上的落花不禁心生哀愁。这种情感的转变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力感。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状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