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升老亭,剪棘今重开。
南瞻峨嵋阙,北峙凌敲台。
新公将家子,为僧亦多才。
譬彼独鹤唳,安用群鸡猜。
或弹玉轸琴,倾耳濯纤埃。
清风不知处,冷冽时时来。
吹云云窈窕,吹月月徘徊。
幽人许共赏,渴心咀珍梅。
了然得真味,尘魔屡崩摧。
令妷人豪杰,书名骇奔雷。
禅谈屡终夕,茗酌无馀杯。
还歌太白篇,事往良可哀。
古今傥同辙,浩气不寒灰。
【注释】
化城寺:即化城精舍,在今四川彭山东北。新公:唐时升,字子高,蜀人。为僧后名清真。清风亭:在彭山县西南二十里,有“清风”二字碑刻。元:指李白的诗作元和三年(809)时,时升年四十三岁。唐时升老亭:化城寺中有个亭子叫“唐时升老亭”。剪棘:剪断荆棘,比喻清除旧弊。重开:重新开放。峨嵋阙:峨眉山的山门,在成都西面。凌敲台:凌虚台,在彭山县东南三十里。唐时升《登凌虚台》诗云:“凌虚台,汉武所筑,后人更增其上。”将家子:指唐时升的儿子。为僧亦多才:他当了和尚后也有许多才能。譬彼独鹤唳,安用群鸡猜:比喻只有一只鹤鸣叫,不需要群鸡乱猜。玉轸琴:指弹得极好的琴。倾耳濯纤埃:洗净耳垢聆听琴声。清风不知处,冷冽时时来:不知清风从何而来,但总感觉凉意阵阵袭来。吹云云窈窕,吹月月徘徊:形容风的轻悠,月的皎洁。幽人许共赏,渴心咀珍梅:诗人愿意与隐士们共同欣赏美景。渴心咀珍梅:形容对美的感受如同品尝美味佳肴一样津津有味。了然得真味:完全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尘魔屡崩摧:世俗的烦扰不断被扫除,精神得到净化。令妷(zhí)人豪杰,书名骇奔雷:使那些雄踞一方的人感到震惊,名声大振,如惊雷般传播。禅谈屡终夕,茗酌无馀杯:经常谈论禅宗道理,通宵达旦,喝着茶水也喝不饱。还歌太白篇,事往良可哀:吟着李白的诗作,感叹往事令人悲哀。古今傥同辙,浩气不寒灰:虽然时间不同,但志趣相同,浩然正气永存,不会因岁月而消磨殆尽。
【赏析】
这首诗是题化城寺新公清风亭用的,是一首七绝。全诗八句28个字,四联八句各四句,每两句一韵,押平韵。首联“唐时升老亭”,点出题旨,说明作者游此亭的心情。第二联“南瞻峨嵋阙,北峙凌敲台”,写亭的地理位置,以峨眉山的山门、凌虚台为背景,写出了亭的地势。第三联“新公将家子,为僧亦多才”,点明主人身份,又写出了他的才华。第四联“譬彼独鹤唳,安用群鸡猜”,比喻只听见一只鹤叫而听不到其他声音,这是说只有一个人的声音而没有其他人的声音。这里既写出了环境清寂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的感慨之情。第五联“或弹玉轸琴,倾耳濯纤埃”,描写了作者听到美妙音乐的情景。第六联“清风不知处,冷冽时时来”,写出了风吹来的清新气息。第七联“吹云云窈窕,吹月月徘徊”,描绘了月光下优美的景色。第八联“幽人许共赏,渴心咀珍梅”,写出了作者愿意与隐士们共享美景的心情。第九联“了然得真味,尘魔屡崩摧”,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理解和感悟。第十联“令妷人豪杰,书名骇奔雷”,点明了他的名声之大。第十一联“禅谈屡终夕,茗酌无馀杯”,写出了他在寺庙中的闲适生活和品茗的乐趣。第十二联“还歌太白篇,事往良可哀”,表明了他对此诗的赞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充满了诗人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