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寺多占,此寺山尤名。
妙云镇弥覆,层层结缦缨。
日光昼微开,灿射黄金城。
木老枝叶简,水长音韵清。
五峰如绀莲,中有楼殿横。
是必龙华宫,禅禅悟无生。
一灯破群暗,众灯迭相明。
纷空素葩坠,悲晚孤猿惊。
予方困邅途,寓宿骨已轻。
愿言永栖此,读尽宝藏经。
顾盼适所适,了绝物外营。
马秣仆亦饭,奈何催北征。

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

  1. “游云盖寺”:这是对寺庙的名字的直接描述。
  2. “名山寺多占,此寺山尤名”:表明该寺庙因为其位置和环境而得名,突出了其独特性。
  3. “妙云镇弥覆,层层结缦缨”:描述了云层环绕的景象,以及云雾缭绕如同织带。
  4. “日光昼微开,灿射黄金城”:描绘了阳光透过云雾的景象,给人一种金色辉煌的感觉。
  5. “木老枝叶简,水长音韵清”:表现了树木的苍翠和水的清澈,简洁而清新。
  6. “五峰如绀莲,中有楼殿横”:形容山峰如同珍贵的莲花,并有楼殿等建筑横卧其中。
  7. “是必龙华宫,禅禅悟无生”:确认了这里可能是龙华宫,强调了修行和悟道的主题。
  8. “一灯破群暗,众灯迭相明”:通过比喻,将一盏明亮的灯比作是突破黑暗的力量。
  9. “纷空素葩坠,悲晚孤猿惊”:描绘了空中飘落的白花与黄昏时分孤猿的哀鸣,增添了一种凄凉之感。
  10. “予方困邅途,寓宿骨已轻”: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处境艰难,以及寄居此地的孤独感。
  11. “愿言永栖此,读尽宝藏经”:表达了对这片净土的向往,希望能永远居住在这里,研读佛教经典。
  12. “顾盼适所适,了绝物外营”:强调了内心的超然和清净,不受外界纷扰。
  13. “马秣仆亦饭,奈何催北征”:反映了诗人被迫离开此地,不得不前往北方的无奈和悲哀。

接下来是译文:

游云盖寺 - 游人来到名为“云盖”的寺庙。
名山寺多占,此寺山尤名 - 由于这座山的名字被众多寺庙占据,所以这座寺庙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闻名。
妙云镇弥覆,层层结缦缨 - 美丽的云彩像一幅幅精美的丝带覆盖在天空中。
日光昼微开,灿射黄金城 -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金色的城堡之上。
木老枝叶简,水长音韵清 - 高大的树木枝干简洁,清澈的水流声清脆悦耳。
五峰如绀莲,中有楼殿横 - 山峰如同盛开的莲花,其中还建有楼阁殿宇。
是必龙华宫,禅禅悟无生 - 这里一定是龙华宫,修行者在这里悟道,寻求生命的解脱。
一灯破群暗,众灯迭相明 - 一盏明亮的灯火照亮了周围的黑暗,其他灯火也相继亮起。
纷空素葩坠,悲晚孤猿惊 - 空中飘落着白色的花瓣,黄昏时刻传来了孤寂的猿啼声,令人感到悲伤。
予方困邅途,寓宿骨已轻 - 我当时正身处困境之中,寄身于此地已是身心疲惫。
愿言永栖此,读尽宝藏经 - 我渴望能够永远居住在此地,并研习佛经以求得智慧。
顾盼适所适,了绝物外营 - 我可以自由自在地欣赏四周的风景,不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
马秣仆亦饭,奈何催北征 - 尽管我渴望留在这里,但不得不被迫前往北方,心情十分沉重。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云盖寺的美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句直接点明了“游云盖寺”,为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接着,诗人通过描写寺庙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修行者的生活状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最后一句则抒发了诗人被迫离开的无奈和悲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修行者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心灵归宿的执着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