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湘西山,晚至鹿苑寺。
平冈列城郭,长松肖兵卫。
入门尤清凉,读碑辨往事。
乃知阿育王,曾此藏舍利。
浮屠当殿阴,令人竦瞻视。
宝网敷金云,倏忽变苍翠。
僧云秋杪时,月静甘露坠。
大觉去无踪,山只自灵异。
白鹿不我逢,残花在岩际。
居者多寿老,安禅信无累。
筇衲为生涯,心不坠情伪。
源源听法语,陶陶袭和气。
簪绅胡为乎,顶踵缚忧愧。
愿从彼上人,预闻第一义。
烦心沃醍醐,顿悟超十地。
聊为鹿苑吟,清梦不成寐。
诗句解释与赏析:
- 游遍湘西山,晚至鹿苑寺。 - 此句表达诗人在一天的行程中,傍晚到达了名为“鹿苑寺”的目的地。
- 注释: 湘西 - 指湖南省西部,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晚 - 表示时间较晚;鹿苑寺 - 一座佛教寺院的名字。
- 平冈列城郭,长松肖兵卫。 - 描述了鹿苑寺周围环境的特点,即宽阔的平原和围绕四周的城墙以及高大的松树,它们被比作守卫的士兵。
- 注释: 平冈 - 平坦的山冈;城郭 - 指城市的防御建筑;长松 - 描述树木的长度;肖 - 类似或相似。
- 入门尤清凉,读碑辨往事。 - 进入鹿苑寺后,感觉非常清新凉爽,同时在碑文前解读历史。
- 注释: 入门 - 进入寺院;尤清凉 - 特别感到清爽;读碑 - 指阅读碑文;辨往事 - 理解过去的历史。
- 乃知阿育王,曾此藏舍利。 - 通过碑文了解到阿育王(古代印度的一个著名国王)曾在此地收藏佛祖的遗物——舍利。
- 注释: 阿育王 - 古印度的一位国王,以其对佛教的支持而闻名;藏 - 保存;舍利 - 佛教中的圣骨,被视为神圣的遗物;
- 浮屠当殿阴,令人竦瞻视。 - 描述寺庙中供奉佛像的地方,让人感到敬畏。
- 注释: 浮屠 - 指寺庙的塔形结构;当殿阴 - 位于殿宇之内,显得幽暗神秘;竦 - 形容敬畏的样子。
- 宝网敷金云,倏忽变苍翠。 - 描述金色的装饰物在瞬间变得翠绿,象征着变化无常。
- 注释: 宝网 - 指装饰华丽的网状物;敷 - 铺设;金云 - 金色的云纹;倏忽变 - 突然之间变化;苍翠 - 深绿色。
- 僧云秋杪时,月静甘露坠。 - 提到僧侣们在秋季末期的时候,月亮清朗,甘露从天而降。
- 注释: 僧云 - 指僧侣们的言论;秋杪时 - 秋天末尾的季节;月静 - 月亮清澈明亮;甘露 - 比喻雨水,这里特指从天而降的水珠;
- 大觉去无踪,山只自灵异。 - 表明佛性的圆满状态无法被捕捉,只有山本身显示出其独特的灵性与美丽。
- 注释: 大觉 - 达到彻底觉悟的境界;去无踪 - 表示这种状态无法被完全描述或捕捉;山只自灵异 - 山本身就充满了灵性和美丽,无需他物来增添。
- 白鹿不我逢,残花在岩际。 - 表达了诗人未能遇见白鹿,但岩石边仍留有凋零的花。
- 注释: 白鹿 - 通常象征吉祥和纯洁;不我逢 - 没有遇到;残花 - 已经枯萎的花朵;在岩际 - 在岩石的边缘。
- 居者多寿老,安禅信无累。 - 指出住在这里的居民多数长寿,他们相信修行可以消除烦恼和忧虑。
- 注释: 居者 - 居住在这里的人;多寿老 - 多数都长寿;安禅 - 安心于修行;信无累 - 相信修行可以带来解脱,不会受到烦恼的困扰。
- 筇衲为生涯,心不坠情伪。 - 描述诗人以打坐、持杖为生,但内心不被世俗情感所动摇。
- 注释: 筇衲 - 用竹子制成的手杖;生涯 - 生活的方式或职业;心不坠情伪 - 心不为世俗情感所动摇。
- 源源听法语,陶陶袭和气。 - 表示持续不断地聆听佛法,并受到平和之气的影响。
- 注释: 源源 - 不断;听法语 - 倾听佛法的话语;陶陶 - 快乐的样子;袭和气 - 受到和平的气氛感染。
- 簪绅胡为乎,顶踵缚忧愧。 - 询问那些身着官服的士大夫为何如此焦虑和愧疚。
- 注释: 簪绅 - 指身穿官服的人们;胡为乎 - 为什么这样做;顶踵 - 头顶和脚跟;缚忧愧 - 担忧和惭愧。
- 愿从彼上人,预闻第一义。 - 表达了想要跟随那位高僧,学习佛法最深刻的道理的愿望。
- 注释: 愿从 - 愿意跟随;彼上人 - 那位高僧;第一义 - 最根本的意义或真理。
- 烦心沃醍醐,顿悟超十地。 -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冥想,达到了顿悟的境界,超越了菩萨十地的阶段。
- 注释: 烦心 — 用心思考;沃醍醐 — 用醍醐般的智慧灌溉心灵;顿悟 — 突然领悟;超 — 超越;十地—佛教中修行者的等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