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我老已疲,挂冠归旧庐。
素乏二顷田,无可把犁锄。
穷年小山下,独伴千卷书。
作止随古人,襟怀稍欣如。
又无樽中酒,能延故人车。
感君数相过,气豁眉宇疏。
天马出月窟,回薄万里馀。
其才无不宜,禄仕犹拘拘。
忽闻明廷诏,一节驰轻舆。
往必陟台省,公言壮皇图。
潜心救世弊,肯意为身谟。
法密吏愈偷,食众财益虚。
末大本渐弱,岂在专防胡。
指瑕一二人,此事尤可吁。
细碎何足论,纲举网不逾。
譬彼脉已病,其身尚膏腴。
要当速内究,珍丸应时须。
良医望数公,润泽回焦枯。
愿如范文正,挺持真丈夫。
老死见太平,委弃甘路衢。
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绘自己的处境,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
译文:
嗟叹我已老疲,挂冠归旧庐。我素乏二顷田,无法耕种犁锄。穷年困守小山下,独伴千卷书。作止随古人,襟怀稍欣如。又无樽中酒,能延故人车。感君数相过,气豁眉宇疏。天马出月窟,回薄万里馀。其才无不宜,禄仕犹拘拘。忽闻明廷诏,一节驰轻舆。往必陟台省,公言壮皇图。潜心救世弊,肯意为身谋。法密吏愈偷,食众财益虚。末大本渐弱,岂在专防胡。指瑕一二人,此事尤可吁。细碎何足论,纲举网不渝。譬彼脉已病,其身尚膏腴。要当速内究,珍丸应时须。良医望数公,润泽回焦枯。愿如范文正,挺持真丈夫。老死见太平,委弃甘路衢。
赏析:
此诗是诗人送别胡与几赴阙之作。诗中既写胡与几入仕,也表现了诗人对其的期许。
首联“嗟我老已疲,挂冠归旧庐”直接表达诗人的感慨与无奈。诗人因年迈而感到疲惫,因此决定辞官归隐回到自己的旧居。这一动作不仅是对现实的无奈选择,也是对自己人生观念的一种坚持。
颔联“素乏二顷田,无可把犁锄”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由于缺少土地,诗人无法从事农业生产,只能在家中读书写字。这种生活虽然清贫但充满宁静。
颈联“穷年小山下,独伴千卷书”则描绘了诗人在乡间的生活情景。诗人独自生活在山脚下的小村庄里,身边只有书籍陪伴,这种生活虽简朴但充实。
尾联“作止随古人,襟怀稍欣如”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贤人的敬仰之情。他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像古人一样,充满智慧和胸怀。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和人物形象刻画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同时,诗歌也传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