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生动以扰,既死静且潜。
黄土假面目,青草为须髯。
荣华春风吹,憔悴秋霜沾。
回嗟在世人,不识此理兼。

诗的逐句解析:

  1. 于生动以扰,既死静且潜。
    译文: 在生机勃勃中被打扰,一旦死亡便安静而沉静。
  • “于生动以扰”描述的是活着时的热闹和喧嚣,“既死静且潜”则描绘了死亡后的平静与安宁。
  • 关键词:“生动”,“扰动”,“静”,“潜”,表达了从生命的活跃到死亡后的宁静转变。
  1. 黄土假面目,青草为须髯。
    译文: 黄色的黄土是假面具,绿色的草地是胡须鬓发。
  • “黄土假面目”指的是人死后身体被埋葬时的情景,用黄土来模拟人的面容。
  • “青草为须髯”形容死者的头发或胡须,生长于青草之中。
  • 关键词:“黄土”,“黄脸”,“须髯”,体现了对死后形象的一种象征性表达。
  1. 荣华春风吹,憔悴秋霜沾。
    译文: 荣耀和繁华像春风一般吹拂,而容颜却因秋天的寒霜而憔悴。
  • “荣华春风吹”描绘了生前生活的繁荣昌盛,春风象征着生机和活力。
  • “憔悴秋霜沾”则是死后状态的描述,秋霜通常代表寒冷和衰败,暗示着死亡后的凄凉。
  • 关键词:“荣华”,“春风”,“憔悴”,“秋霜”,反映了生与死的鲜明对比。
  1. 回嗟在世人,不识此理兼。
    译文: 回顾世人,却不明白这些道理。
  • “回嗟”在这里可能指叹息或者感慨,表示对于世人不解生死哲理的无奈。
  • “不识此理兼”意味着人们不理解生命的本质或死亡的意义。
  • 关键词:“世人”,“不解”,“此理”,“兼”,“反映了对人性理解的批判。”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生与死的不同状态,探讨了生死哲理。作者通过具体的物象——黄土、青草等,形象地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死亡后寂静的思考。同时,通过对荣华富贵与衰败凋零的对比,强调了生命的无常和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存在的过程,而非仅仅是其外在的表现。此外,诗中还隐含着对世人缺乏对生命真谛理解的批评,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整体上,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强烈的思考和启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