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阵须鍪甲,轻烟久秘藏。
犀文夸妙手,鱼腹验真方。
制就玄圭象,磨成点漆光。
东齐吾注易,谁遗一丸香。

这首诗的译文是:

笔阵须鍪甲,轻烟久秘藏。犀文夸妙手,鱼腹验真方。

制就玄圭象,磨成点漆光。东齐吾注易,谁遗一丸香。

注释:

  1. 笔阵须鍪甲:形容笔法犹如铠甲一般坚固。
  2. 轻烟久秘藏:形容书写时的气息如轻烟般飘逸而不显形。
  3. 犀文:指用犀牛角刻制的花纹,这里用来比喻文字的巧妙。
  4. 鱼腹:比喻书籍,这里用来形容易经(《周易》)。
  5. 制就玄圭象:形容制作好的玉圭形状像极了易经的卦象。
  6. 磨成点漆光:形容墨色如漆般光亮。
  7. 东齐:指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时期,当时有位名叫王僧虔的人精通书法,他为《易经》作注,被称为“东齐王氏易”,后来人们将这种注解称为“王氏易学”。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陈献章的作品,他用四物诗的形式来表达对王僧虔《易经》注本的评价。诗中的关键词包括“笔阵”、“犀文”、“鱼腹”、“玄圭”和“点漆光”,这些词汇都富有诗意,描绘了王僧虔《易经》注本的特点。
    “笔阵须鍪甲,轻烟久秘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王僧虔《易经》注本的赞誉之情。他认为王僧虔的书法如同铠甲一样坚固,而他所书写的文字则如同轻烟一般飘逸,让人难以察觉。这里的“笔阵”和“犀文”都是形容书法特点的词语,而“鱼腹”则是指易经这部书本身。
    “犀文夸妙手,鱼腹验真方”这句话则进一步赞美了王僧虔的才华。他认为王僧虔的书法技艺高超,如同犀牛角上的花纹一样精致;而他所书写的易经内容则是真实可靠的,就像鱼腹中藏着的真知灼见一样珍贵。这里的“犀文”和“鱼腹”都是形容书法内容的词语,而“真方”则是指易经这部书的智慧和道理。
    “制就玄圭象,磨成点漆光”这句话则总结了王僧虔《易经》注本的特点。他认为王僧虔所制作的玉圭形状像极了易经的卦象,而他所书写的墨色则如同点漆一般光滑明亮。这里的“制就”和“磨成”都是形容制作过程的词语,而“玄圭”和“点漆光”则分别是指玉圭的形状和墨色的光泽。
    这首诗通过对王僧虔《易经》注本的赞美,展现了作者高超的书法技巧和深厚的文学素养。同时,他也通过对王僧虔《易经》注本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学问和道德修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