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小见弄精魂,正似醯鸡居覆盆。
茫茫大道绝南北,六通四辟初无门。
不离当处遍高深,谁谓如天莫可登。
世人聋瞆唤弗应,执热为火寒为冰。
雷霆蟋蟀一窍均,观音不在耳边闻。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小知小见弄精魂,正似醯鸡居覆盆。
茫茫大道绝南北,六通四辟初无门。
不离当处遍高深,谁谓如天莫可登。
世人聋瞆唤弗应,执热为火寒为冰。
雷霆蟋蟀一窍均,观音不在耳边闻。

注释:

  1. 小知小见弄精魂:小知识、小见识使人迷惑心智。
  2. 正似醯(xiān)鸡居覆盆:就像醯鸡一样住在倒扣的盆子里。指见识短浅。
  3. 茫茫大道绝南北:辽阔的道路南北两极分界。
  4. 六通四辟初无门:佛教认为修行有六通(神通),四辟(禅定),最初并无门户之分。
  5. 不离当处遍高深:不离开当下所处的境界去追求更高深的境界。
  6. 谁谓如天莫可登:谁说像天空那样高不可攀?
  7. 世人聋瞆唤弗应:世间的人们聋了一般,对他们的呼唤不予理睬。
  8. 执热为火寒为冰:执着于热便认为是火,执着于冷便认为是冰。形容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极端。
  9. 雷霆蟋蟀一窍均:雷声与虫鸣都出自一个洞穴,比喻声音来自同一个来源。
  10. 观音不在耳边闻:观音菩萨不在耳边,意喻观音不在身边,无法聆听教诲。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浅薄、见识有限的担忧和不满。诗人用醯鸡比喻自己的见识有限,以大道和六通四辟来比喻广阔的修行道路,强调不应固步自封,要不断探索和进步。诗中的“不离当处遍高深”和“谁谓如天莫可登”两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自我、追求更高境界的决心和勇气。同时,诗人也批评了那些对事物持有偏见、固执己见、不能听取他人意见的人,认为他们就像是耳聋的人一样,对他人的呼唤不予理睬。最后一句“观音不在耳边闻”,则暗指观音菩萨并不在耳边,无法聆听教诲,表达了诗人对修行过程中孤独无助的感受。整首诗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有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考和坚定的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