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阒寂似僧居,坐卧行藏得自如。
爽气逼人千亩竹,清风满室一床书。
心游淡泊能调马,意绝贪求岂羡鱼。
即此便同三径隐,未须投绂赋归欤。

和赵茂州即事六首(其一)

官居阒寂似僧居,坐卧行藏得自如。

注释:官居寂静清幽,如同僧人的居所,可以自由自在地坐卧行走。

赏析:诗的开头,诗人用”官居阒寂似僧居”这一意象开篇,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清幽的境界。这里的“官居”可以理解为官府或者官场,而“僧居”则是指僧人居住的地方,这样的对比突出了官场生活的宁静与闲适。紧接着的“坐卧行藏得自如”则是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官场中能够随心所欲地生活。这里的“坐卧行藏”指的是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和行为,而“自如”则是形容这些行为没有任何约束,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整句诗通过对比和描绘,展现了官场生活的宁静与闲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中的自由与洒脱。

译文:我在官府中安静如僧侣,可以随意地坐着、躺着、行动着。

和赵茂州即事六首(其二)

爽气逼人千亩竹,清风满室一床书。

注释:凉爽的气息逼人,仿佛千亩竹林;清风拂过,满屋都是书籍的芳香。

赏析:接下来的两句诗,诗人继续描绘了他在官府中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和读书之乐。其中,“爽气逼人千亩竹”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千亩竹海的清新和凉爽气息如何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这里的“爽气”不仅指空气的清新,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宁静。同时,“逼人”这个词也表达了竹子的气势磅礴,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千亩竹”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片竹林的规模之大,让人不禁为之赞叹。接下来,“清风满室一床书”这一句,则是对前一句的具体化和深化。这里的“清风”不仅指自然的风,更是一种文化的氛围,它让整个房间都弥漫着书香的气息。而“满室”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氛围的浓厚程度,仿佛整个房间都被书本的气息所充满。最后,“一床书”则进一步点明了书房的特点,即这里的书籍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足以让清风都能在其中留下痕迹。

译文:清凉的气息逼人心扉,千亩竹林摇曳生姿;书房中清风徐来,满屋都是书香四溢。

和赵茂州即事六首(其三)

心游淡泊能调马,意绝贪求岂羡鱼。

注释:心中超然物外,能够驾驭马匹驰骋疆场;欲望淡薄,哪里羡慕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

赏析:此诗的前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中的心态和行为。其中,“心游淡泊”意味着诗人内心世界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状态,不再被世俗的欲望所困扰。这里的“淡泊”可以理解为对名利看淡,不再追求过高的物质享受;也可以理解为对世事看淡,不再被外界事物所影响。而“能调马驰疆场”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中的能力,他不仅能够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还能在战场上指挥若定,驾驭马匹驰骋疆场。这个比喻既体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熟悉和适应,也展示了他在面对挑战时的果断和勇气。接下来两句则转向了个人情感和欲望。其中,“意绝贪求”意味着诗人内心的欲望已经被看淡,不再有过多的贪念;“岂羡鱼”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心态,他并不羡慕那些在水面上游弋的鱼儿,因为对他来说,水并不是生命的必要条件。这个比喻既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敬畏,也展示了他的豁达和乐观。

译文:心境宁静超脱尘世纷扰,能驾御战马在战场上驰骋;摒弃私欲不贪求名利,哪里还会羡慕水中自由游曳的鱼儿?

和赵茂州即事六首(其四)

即此便同三径隐,未须投绂赋归欤。

注释:在这里就能与三径隐居的生活相仿,不必像其他人一样辞去官职回家隐居了。

赏析: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和升华。它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认同和满足,认为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目标。这里的“三径隐居”指的是陶渊明的典故,据说他曾在宅旁开辟了三条小路,用以种植菊花和木芙蓉,以供自己隐居时欣赏。这里的“同”字则是比较的意思,表示诗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已经接近或等同于陶渊明的隐居生活。而“未须投绂赋归欤”中的“投绂”原指官员辞去官职的仪式,这里的“绂”指的是古代官员的官服;“赋归欤”则是古代诗歌中的常用词组,意思是离开家乡或官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句话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期许,他认为现在的生活已经足够充实和有意义,无需再去追求更多的功名利禄。

译文:在这里就能与陶渊明的三径隐居相仿,不必像其他人一样辞去官职回家隐居。

赏析: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他不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更能够从中发现深刻的道理和启示。这种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