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歌我三叹,我和子一笑。
方期俗耳合,勿与知音道。
颇闻古韶卷,不落人间调。
悲歌泣鬼神,妙语无馀少。

诗句解读:

  1. 子歌我三叹,我和子一笑。
  • “子歌”可能指张冠卿的诗作,而“我三叹”表示诗人对这首诗的反复吟咏和感慨。”我和子一笑”则表明诗人以轻松的心态面对这种交流。
  1. 方期俗耳合,勿与知音道。
  • “方期俗耳合”意味着希望普通听众能理解并接受诗歌的美,“勿与知音道”则是说不必将这份美告诉那些懂它的人。
  1. 颇闻古韶卷,不落人间调。
  • “颇闻”可能是指偶然听闻或得知的意思,“古韶卷”指的是古老的音乐或诗歌卷轴,“不落人间调”则表达了这些内容超越了世俗的常规和标准。
  1. 悲歌泣鬼神,妙语无馀少。
  • “悲歌泣鬼神”描绘了诗歌的情感深沉、感人至深的程度,足以感动神灵。“妙语无馀少”则强调了诗歌中的词汇选择和表达的精妙,没有多余的修饰,直接而深刻。

译文:
你的诗歌让我深深叹息,我也笑着回应;我期待着普通人能理解,不要向懂得欣赏的人诉说。
我偶然听到了古代的音乐卷轴,它并不遵循人间的旋律。
悲伤的歌声能感动神灵,美妙的语言却不再有剩余。

赏析:
本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和艺术上的高超技艺。首句“子歌我三叹,我和子一笑”,展现了作者在收到友人诗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诗歌内容的感叹,也有对交流方式的轻松处理。第二句“方期俗耳合,勿与知音道”反映了诗人希望诗歌能够触及更广泛的听众,而不是只局限于少数的知音。第三四句中提及的“古韶卷”和“妙语无馀少”则体现了作者对于诗歌形式的尊重和珍视,认为古典文学的价值在于其超越时空的永恒之美。最后两句则是对整个诗歌情感的升华,指出即使是最真挚的诗歌也能感动神灵,而那些华而不实的言辞是不值得多说的。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次诗歌的交流,也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交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