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不知几千年,直干欲上干青天。樛枝下与人世接,冷风过之万壑喧。
猿惊鹤怪樵牧遁,百鬼愁绝谁傍边。纷纷海内丝竹耳,何处缥缈来臞仙。
整襟拱听移永日,置琴弗顾僮攲眠。松风有际意无尽,庄骚不数惟易玄。
嗟乎深山大泽松不乏,斯人往往千载之陈编。笔端若有夜半力,一日忽在轩楹前。
止斋虚静对立久,晴昊亦为生苍烟。毕宏韦偃骨已朽,画工一世脂粉便。
北湖居士安得此,奄有二子云山传。北湖居士云山传,吾诗孰与杜老起九原。

【题解】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时年七十余。诗人因诗名而受牵连,被贬至郴州,此诗是他在郴州所作。诗人以松为友,以松为师,对松的赞美和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注释】

①法传:僧人名。②沈仲一:诗人友人。③樛枝:弯曲的枝干。④“冷风”句:万壑:千山万壑,山谷。⑤“猿惊”句:猿、鹤:均为山林中之动物;惊、怪:惊诧,怪诞。⑥百鬼:指各种鬼神。⑦缥缈:高远的样子。⑧臞仙:形容身材瘦长像仙人一样。⑨永日:整日。⑩易玄:指《易经》,即《周易》。①止斋:和尚住处。虚静:指心无杂念。⑩苍烟:青色烟雾,指云气。

【译文】

古松不知几千年,直干欲上干青天。弯曲枝干下与人世接,冷风过之万壑喧。

猿惊鹤怪樵牧遁,百鬼愁绝谁傍边?纷纷海内丝竹耳,何处缥缈来臞仙。

整襟拱听移永日,置琴弗顾僮欹眠。松风有际意无尽,庄骚不数惟易玄。

嗟乎深山大泽松不乏,斯人往往千载之陈编。笔端若有夜半力,一日忽在轩楹前。

止斋虚静对立久,晴昊亦为生苍烟。毕宏韦偃骨已朽,画工一世脂粉便。

北湖居士安得此,奄有二子云山传。北湖居士云山传,吾诗孰与杜老起九原。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作者通过描写画中的松树,抒发了其对自然、对松树的热爱及崇敬之情。诗人把一幅画中的松树比作自己,把画中的人和景比作生活中的人们和景物,从而表达出一种超脱物外、遗世独立的情怀。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风格独特。

首联先写画中松树。“古松不知几千”,是说画中的松树,已经不知道生长了多少个年代了!“直干欲上干青天”则描绘出松树挺拔苍劲的形象。这两句看似写松树,实际上却是借松喻人,诗人自比为“松”的“直干”。

颔联由松写到人。颈联又由画中之人推到现实中的人。“猿惊鹤怪”是说画中的猿鹤因为画中之人的出现而惊恐不安;而现实中的樵夫和牧童也因为画中之人的出现而逃避现实生活。“百鬼愁绝谁傍边”则是说画中的百鬼因为画中人的出现而愁眉苦脸,无人敢靠边。这两句也是借松喻人,诗人自比为画中的高人隐者。

接下来四句,从画中人的活动写起。“纷纷海内丝竹”是指画中的松树所处环境的热闹非凡,“缥缈来臞仙”则是说画中的高人隐者如同神仙一般飘渺。这里诗人自比为画中的高人隐者。“笔端若有夜半力”“一日忽在轩楹前”是说诗人的笔力强大如神,他的诗歌突然降临到了人间。这里的诗人自比为诗人本身,同时也可以看作是诗人自比为松。

最后四句,诗人又回到了画中人的活动上。“止斋虚静”“晴昊亦为生苍烟”都是说画中人的居室环境清幽宁静,画中的云彩也仿佛来自天空。“毕宏韦偃”是说画工毕宏和韦偃技艺高超,他们的画作可以与古代名家抗衡。“北湖居士”是诗人自称,这两句意思是说诗人能够拥有如此的画作,真是幸运极了!“奄有二子云山传”是说画家云山能继承父亲的遗业,将画传承下去。“吾诗孰与杜老起九原”,这是说诗人的诗歌与杜甫的诗歌相比,都足以使死者复活。这里诗人自比为诗人本人,同时也可以说是自比为画中的高人隐者。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松树人格化,将诗人自身人格化,从而表达了他超脱尘世、遗世独立的情怀。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首七言律诗具有浓厚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