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诰通凡民,风雅出贱隶。
后世诸老生,怀疑以没世。
喧呶挟训诂,洋溢满天地。
多闻岂无取,大义恐憔悴。
譬彼医之工,用药不相比。
未足以愈病,或者反致祟。
我欲刊众讹,引之于平易。
当世无圣人,谁其哀此志。

【注释】

盘诰:泛指帝王的诏令和文告。通:广泛传布。风雅:指《诗经》中的《国风》和《雅》诗。贱隶:地位低微的人。疑:怀疑。没世:一生,终身。喧呶:喧闹嘈杂。挟:夹杂,掺杂。训诂:古代文字音义的解释。洋溢:充满。多闻:博闻。大义:主要的道理,大的原则。憔悴:衰败萎靡。譬:比喻。医:医生。工:精通。用:用药。比:比较。平易:简易通俗。哀:怜惜。

【赏析】

此诗是杜甫对当时“俗学”和“老生”(即儒家学者)所持的繁琐的经义、训诂之学的讽刺。

首联说:皇帝的诏书,像《尚书》《周礼》之类的典籍,广泛地流传于民间;而像《风》、《雅》等诗歌,则产生在那些地位低下的人中。《尚书》《周礼》之类典籍,是古代帝王的诏书,所以称为“盘诰”;而《风》、《雅》,则是古代民歌,所以称为“风雅”。这些著作,是古代帝王向臣民传达政令和施教化用的,因此被广泛地流传于民间;但是,《风》、《雅》二诗,却是出自那些地位低下的人之手,因此被称之为“贱隶”。这两句诗,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俗学”轻视“贱隶”的愤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下层民众生活状况的关注。

颔联说:后世的那些儒家学者,总是怀疑《风》、《雅》二诗是圣人所作;他们怀疑的原因,是因为《风》、《雅》二诗与他们的学说不合,他们认为这些著作不能说明孔子的思想主张。这里,杜甫用辛辣的语言,揭露了这些儒者的虚伪面目,表达了自己对此的不满。

颈联说:这些儒者,总是喜欢用繁缛的训诂来解释《风》、《雅》二诗,自以为能够阐明其中的含义;然而,实际上却只能使人们感到困惑,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真意。这两句诗,既批评了儒者的学问水平不高,又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学问的厌恶之情。

尾联说:我打算把《风》、《雅》二诗简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这样,那些没有文化的人也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然而,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并没有出现这样的人才,因此,我感到非常遗憾。这几句诗,既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批判,又是对自己的一种自谦之言。

以议论入诗的方式,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俗学”和“老生”的繁琐之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其思想内容,既有对下层民众生活状况的关注,又有对上层社会虚伪面目的揭示;其艺术手法,既有对儒家学者的讽刺,又有自我谦虚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