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司花别有神,要凭诗句写花真。
风翻翠袖惬寒薄,雨湔红妆啼晕新。
为困未眠娇欲吐,将唇微褪笑如嗔。
牡丹芍药尤无那,君识莺声识燕身。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题干要求分析“赏析”,考生需要逐句解释诗句,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注意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不要脱离具体的诗句内容进行概括。

本诗共四联,前三联皆写海棠,第四联是作者的感慨之语。首联写海棠花有司花之神,颔联写海棠风姿绰约,颈联写海棠娇艳可人,尾联抒发感慨。

“自是”二句:意思是说海棠自有它独特的神韵,它不是依靠诗句来表现自己。这两句用反问语气表明了诗人对前人咏叹词藻的不以为然。

三、四句写风雨过后,海棠花更加鲜艳动人,也更惹人喜爱。这里运用比喻,海棠花被风翻动着翠绿的衣裳,仿佛感到寒冷而颤抖;雨后洗过的新红妆,显得娇艳欲滴。

五、六句写海棠花娇美可爱而又带有几分矜持,她含情脉脉的样子,好像在吐露心声,又似乎微启双唇,带着一丝笑意,像是嗔怪人世间的庸俗。

末联写百花之中,最令人爱怜的是海棠花,因为只有诗人能识莺鸟的啼声和燕子的姿态。这句既是对海棠花的赞美,也是对作者的自谦。

译文:

海棠自有一种神韵,不必借助于诗词来描绘它。

风吹动海棠的花枝摇曳着翠绿色的长袖,使人感到寒气袭人。

雨点打湿了海棠的红妆,使她娇美的面颊上泛出一层红晕。

为春困得不能入睡,海棠花娇艳欲滴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微启双唇,似笑非笑的样子,像嗔怪人世间的庸俗。

牡丹芍药虽然美丽,但不如海棠那样可爱。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海棠的小令,全词四联,前三联皆写海棠,最后一句抒发感慨。

开头二句写海棠花自有一种神韵,不是依靠诗句来表现自己。这两句用反问语气表明了诗人对前人咏叹词藻的不以为然。第三联写海棠风姿绰约,娇艳可人:风吹动长袖,仿佛感到寒冷而颤抖;雨打湿了红妆,使她娇美的面颊上泛出一层红晕。颈联则进一步写海棠花娇艳动人而略带几分矜持的神情:为春困得不能入睡,娇艳欲滴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最后一联写百花之中,最令人爱怜的是海棠花,因为只有诗人能识莺鸟的啼声和燕子的姿态。这是对海棠花的赞美,也是对作者自己的自谦。

此词以咏花为主,兼及物我关系。上阕主要写海棠之美与风韵,下阕则写花与人的关系。全词结构紧凑,一气呵成。

从艺术构思看,词人不单纯咏花,而是通过咏花寄托自己的情感。上阕中“自是司花别有神”,暗指花有神性,“要凭诗句写花真”,即认为诗可以传神。这种思想正是宋代理学家张载所强调的“文以载道”。所以“自是”二句是说海棠自有其神韵,它不是凭借诗词来表现自己。

“风翻翠袖惬寒薄”一句,写海棠随风起舞,摇曳多姿,给人以凉意。

“雨湔红妆啼晕新”一句,写雨水打湿了海棠的红妆,使之更显娇艳可爱。

“为困未眠娇欲吐”一句,写春天困乏得不能入睡,海棠花娇羞欲吐的情景。

“将唇微褪笑如嗔”一句,写海棠花微启双唇,似笑非笑的样子,像嗔怪人世间的庸俗。

结尾处“君识莺声识燕身”两句是说,只有诗人才能识别莺鸟的啼声和燕子的姿态。

这首小令虽只是描写海棠之美,但词中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词中所写的“自是”、“风翻”、“雨湔”、“欲吐”、“微褪”、“笑如嗔”等词语,都暗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词人把海棠花人格化了,使词中的事物之间有了联系,从而表达了词人对于自然界万物和谐统一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