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入梦此跻攀,骤觉平时气象还。
吴客到应忘月观,淮乡胜不数平山。
飞檐曲槛霄霏处,叠嶂横江几席间。
见说能诗好宾主,风雷落笔每乘闲。
【注】壮观亭:为真州(今属江苏)作。跻攀:指登山游览。吴客:泛指江南一带的游人。淮乡:即淮南,泛指安徽地区。风雷:指文思敏捷,才华横溢。乘闲:乘着闲暇时间。
这首诗是作者在真州(今属江苏)游览时所作的。全诗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真州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首联:“频年入梦此跻攀,骤觉平时气象还。”
“频年”二字,写出了诗人多年未能如愿以偿的遗憾和失望,同时也暗示了这次登临观览,将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诗人之所以如此看重,是因为这不仅是一次难得的旅游机会,更是一个能够真正领略到大自然美景的绝佳时机。他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终于来到了这个让他神往已久的地方——壮观亭。一进入这个亭子,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之中。诗人不禁感叹道:“这真是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地方啊!”
颔联:“吴客到应忘月观,淮乡胜不数平山。”
这一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优美景色。这里的吴客,指的是那些来自江南地区的游客们。他们来到这里,自然会想起家乡的美景,而真州的风景却让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家乡。因为真州的美丽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诗人在这里用“应”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和自豪感。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真州的赞美之情。他认为,真州的风景确实值得一赞再赞。然而,他又用“数”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认为真州的美景并不算特别突出。所以,他才会说“胜不数平山”。这里的平山,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名胜古迹——庐山。庐山以其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诗人在这里用庐山来对比真州,意在强调真州虽然美丽,但并不逊色于其他地方。
颈联:“飞檐曲槛霄霏处,叠嶂横江几席间。”
这一联进一步描绘了真州的美景。诗人通过描写飞檐曲槛、霄霏之处、叠嶂横江等景象,展现了真州的独特魅力。飞檐曲槛,形象地描绘了亭台上高耸的屋檐和曲折的栏杆;霄霏之处,则给人一种云烟缭绕、神秘莫测的感觉;叠嶂横江,则展现了真州山水之间的壮丽景色。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尾联:“见说能诗好宾主,风雷落笔每乘闲。”
这是诗人对真州美景的赞美和对诗人自己才华的自信。他认为,真州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还有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赋、饮酒赏月的好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因此,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展翅翱翔的大鹏,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这个美丽的世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共四联八句。前两联主要描绘了诗人游览真州时的所见所感。颔联中,“吴客”、“淮乡”等词汇的使用,既体现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向往之情,也表达了他对真州的赞美和认同。颈联中,通过飞檐曲槛、霄霏之处等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了真州独特的自然之美。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真州的赞美之情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真州美景的描绘和对诗人自身才华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真州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