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有斋庖教有官,诸生肯复计安闲。
充庭数贡知非远,造物于人本不悭。
思苦得无金注拙,眼明终眩锦花斑。
自怜惯秉雌黄笔,案牍如今拄屋山。
这首诗是诗人对科举考试的讽刺,表达了他对这种制度的看法。
首联“居有斋庖教有官,诸生肯复计安闲。”意思是说,有的人住在书房里(斋),有的人在厨房工作(庖),有的官员,这些都是因为他们参加了科举考试(官)。这些参加考试的人,他们的生活并不安逸,而是充满了压力和紧张。
次联“充庭数贡知非远,造物于人本不悭。”意思是说,虽然参加考试的人数很多(几贡),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成功的。这是因为,上天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不会偏袒任何一方(不悭)。这里的“造物”是指自然的规律和命运。
颔联“思苦得无金注拙,眼明终眩锦花斑。”意思是说,虽然有些人很努力(思苦)去学习,但是他们可能并不会得到很好的结果(得无金注拙)。这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并没有被正确地评价(金注拙)。这里的“金”是指财富,“注”是指评价,“拙”是指不擅长。而“眼明”则是指眼睛明亮,“眩”是指被迷惑,“锦花斑”则是指华丽的颜色。
颈联“自怜惯秉雌黄笔,案牍如今拄屋山。”意思是说,诗人自己很擅长使用笔墨(秉雌黄笔),但是他现在已经没有力气(拄屋山)了。这里的“雌黄笔”是一种书写工具,“案牍”是指公文或书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因为长时间的学习考试,导致他的身体疲惫不堪,甚至不能写字(拄屋山)。
这首诗以幽默的方式讽刺了科举制度,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制度的不满和失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功名的追求和竞争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