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治道师,今古谁造阃。
公与由也果,有得非二本。
为政贵无倦,圣语要自反。
吾宗宰仁和,条教仰瓴建。
吟对千挺竹,日课五升饭。
胶扰付冰解,隐幽莫形遁。
器资铜百炼,心地兰九畹。
人绝悬鱼续,自诡割鸡偃。
秉心宁作辍,提耳悟顽谖。
岂伊不可耐,据以为益损。
譬如岁丰凶,良农守穮蓘。
功名自民庸,君子计岁晚。
这首诗是陈师道为他的友人、朋友的儿子陈宰仁和写的两首诗。陈师道在这两首诗中,通过描绘陈宰仁和治政的勤奋与清廉,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下面是诗句的详细注释:
- 仲尼治道师,今古谁造阃。(孔子治理国家,古今谁能比肩?)
- “仲尼”:孔子,这里指代孔子,因为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治道”:治理国家的方法。”师”:老师,这里是指孔子。”谁”:疑问词,表示比较。”造阃”:到达边界,引申为达到治理国家的顶点。
- 公与由也果,有得非二本。(公和由都确实,得到的成就并非偶然。)
- “公”和”由”:都是指孔子的弟子。”果”:真实,确实。”二本”:两种原因,两种方法或者两种途径,强调不是偶然。
- 为政贵无倦,圣语要自反。(执政的人应该避免厌倦,圣人的话语应该自我反省。)
- “无倦”:不要感到疲倦。”贵”:重要,应该重视。”圣语”:圣人的话。”自反”:自我反思。
- 吾宗宰仁和,条教仰瓴建。(我们家族的长官陈宰仁和,他的治理如同从高处往下倾倒的水流般顺畅。)
- “宗宰”:宗族的长官。”仁和”:仁慈和谐。”条教”:条理分明的法令。”仰瓴建”:如流水一样自然地倾泻下来。
- 吟对千挺竹,日课五升饭。(我吟咏对答时面对千根竹子,每日吃饭时食用五升米。)
- “吟对”:吟咏应对。”挺竹”:竖立的竹子,形容竹子的坚韧。”日课”:每日的饮食。”五升饭”:五升米的饭食。
- 胶扰付冰解,隐幽莫形遁。(困扰就像被冰雪化解了一般,隐秘的角落无法隐匿其形。)
- “胶扰”:纠缠不清的问题或困难。”冰解”:冰雪融化,比喻问题或困境得以解决。
- 器资铜百炼,心地兰九畹。(人的才能经过百次磨练,心灵的纯洁如九畹兰花。)
- “器资”:才能和资质。”铜百炼”:经过多次冶炼后的铜,比喻经过多次考验或历练。”心地”:心灵和本性。
- 人绝悬鱼续,自诡割鸡偃。(别人断绝了悬挂的鱼线,自己则假装割掉一只鸡。)
- “绝”:断绝,这里是比喻的意思。”悬鱼”:悬挂着的鱼,用来比喻名利等身外之物。”自诡”:假装,自己欺骗自己。
- 秉心宁作辍,提耳悟顽谖。(保持本心不放弃,提起耳朵就能听到愚者的悔恨声。)
- “秉心”:保持自己的心志。”宁作辍”:宁愿不停止。”提耳”:提起耳朵,这里是比喻聆听或倾听的意思。
- 岂伊不可耐,据以为益损。(难道他不能忍受吗?就以此为依据来增减利益。)
- “伊”:代词,此处指的是陈宰仁和。”耐”:忍受,能够承受。”据以”:以此为依据。”益损”:增减,这里是指利益的变化。
- 譬如岁丰凶,良农守穮蓘。(好比丰收的年景也有灾害,善良的农民依然坚守他们的庄稼。)
- “譬如”:比如,用做比喻。”岁丰凶”:丰收之后也有可能遇到灾害。”良农”:好的农夫。”守穮蓘”:守护庄稼。
- 功名自民庸,君子计岁晚。(功名是由人民共同创造的,君子应该计算好一年的结束。)
- “功名”:功名利禄。”自民庸”:由人民共同创造。”君子”:这里指的是有远见卓识的人。
陈师道通过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陈宰仁和作为官员的期待和祝愿,希望他能继续坚持清廉勤政,为民造福,并且能有所成就。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局限性,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而是要持续努力,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