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箪食师颜渊,忧世不合居民先。
今年不雨春破夏,惴惕亦复针毡然。
嗟嗟五月河无水,温饱之望疑已已。
一雨滂浪弥夜旦,龙伯至仁端起死。
国史未用书旱雩,人神幽显修交孚。
老子一饱危不给,恩私仰戴君大夫。
君恩如天不遗物,龙伯岂应甘蠖屈。
使君况是龙之友,偕儿同依赵卿日。

【译文】

我像孔子那样一箪食,像颜渊那样忧世先。

今年不下雨让春天破夏,惴惴不安也如同针毡。

五月河上没有水,温饱之望都怀疑已经没有了。

一场雨滂沱下来连夜到天亮,龙伯降临端起死的生命。

国史未用书旱时修雩祭,人神幽显都要修交孚。

老子一饱危在旦夕,恩私仰戴君大夫。

君恩如天不遗物,龙伯岂应甘蠖屈。

使君况是龙之友,偕儿同依赵卿日。

【注释】
次:第一,次序。
老子:指孔子的弟子颜渊。
箪食:一竹制的饭筐。师颜渊:以颜渊为师。孔门弟子曾子曾说:“夫子之学,独其好学而不厌。”颜回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忧世:忧虑时世,关心天下事。
不合:不符,不相合。
居民先:居百姓之前。
破夏:夏季将尽。
针毡然:形容心烦意乱,坐立不安的样子。
嗟嗟:叹息声。
河无水:黄河水干涸。
温饱之望:指温饱之欲、衣食之需。
已:止。
滂浪:滂沱大雨。
弥夜:直到天明。
端起死:使死者复活。端起,使……起来。
书旱:记录旱灾。
修交孚:相互信任。
危不给:处境危险而无法自拔。
恩私:恩惠和私情。
君大夫:对国君、执政者的尊称。
龙之友:龙的朋友,喻指尊贵的人。
赵卿:即赵国公卿,泛指高位大臣。
【赏析】
《次儿辈喜雨韵呈太守》是宋代诗人苏轼于元豐五年(西元一〇八二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徐州,时苏轼任知州,有感於徐州地区连年干旱,特赋此诗向知州表达自己忧民如子的情怀,并祈求能降雨解民困。全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希望人民生活安定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