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作活鱼脱渊,凶歉之备渠能先。
劳勤颇似抱瓮叟,安得心数如计然。
人方渴羌欲沽水,龙公睡足那容巳。
怒卷淮江作飞雨,旱魃潜藏蝗蝻死。
令君丘祷亦鲁雩,天心默随人意孚。
百里旄倪歌载涂,我亦饱饭竟潜夫。
今君岂复池中物,中年墨绶人称屈。
高郎小邑径刺史,老子贺书当不日。
【注释】
①凶歉:灾害。
②渠能先:预知灾情,先做准备。
③抱瓮叟:指农夫,抱着陶瓦瓮的人。
④计然:即范蠡(公元前536-448年),字少伯,春秋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道家学者。
⑤渴羌:指边远地区缺粮的贫苦百姓。
⑥龙公睡足:形容天旱得无风自来雨。
⑦旱魃:传说中引起干旱的鬼怪。
⑧蝗蝻:蝗虫和蝼蛄的幼虫,泛指害虫。
⑨令君:敬辞,对对方尊长的称呼。
⑩鲁雩:古代一种求雨的方法,用土坯或石块堆砌成高台,上面置木桶盛水,让童子唱祷词求雨。
⑪人意孚:指民众的愿望得到满足。
⑫百里旄倪:指地方官的仪仗队。
⑬饱饭:吃得饱饱的。
⑭潜夫:隐居的人。
⑮今君:指杨宰。
⑯池中物:指杨宰像池塘里的鱼那样生活安逸。
⑰墨绶:古代官员所佩的印章上用朱墨涂成的字样,表示其官职。
⑰老子:作者自称。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兼抒怀之作。诗人以“小家作活鱼脱渊”开篇,以“凶歉之备渠能先”承之,描绘了在灾害面前,人们能够及时做好准备的可贵之处。“劳勤颇似抱瓮叟,安得心数如计然”,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勤劳但不如农夫,而农夫却能够预知灾情并提前做好准备。接着,诗人描述了天公降雨的场景,并用“旱魃潜藏蝗蝻死”来比喻这场及时降雨带来的益处。然而,随着诗人对天公的赞美,也表达了对杨宰作为地方长官的不满。他认为,杨宰的行为与天公相比显得过于简单,缺乏深思熟虑。最后,诗人再次强调了“今君岂复池中物,中年墨绶人称屈”的观点,认为杨宰已经成为了一位有见识、有担当的地方官员。
此诗以咏史为主,抒发了自己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以及对当下政治局势的担忧。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