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途忧患饱相谙,火芋何当问懒残。
每觉愁来诗思苦,更因老去壮心阑。
年光背我捐鸡肋,世事甜人嗜马肝。
拨尽寒炉残漏永,已知春驭到林端。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结构和含义。
- 诗句与译文对应:
- “畏途忧患饱相谙”:表达了在道路上面对忧虑和困难时感到熟悉和安心。
- “火芋何当问懒残”:询问何时能休息,不再感到疲惫,暗示身体和精神的劳累。
- “每觉愁来诗思苦”:每次感到忧愁时,诗歌的写作就变得艰难。
- “更因老去壮心阑”:年龄增长使得年轻时的豪情壮志逐渐消退。
- “年光背我捐鸡肋”:岁月如箭,无情地消耗着我的身体力量如同鸡肋一般无用。
- “世事甜人嗜马肝”:世间的事物使人沉迷,就像人们喜欢美味的马肝一样。
- “拨尽寒炉残漏永”:将尽所有的寒冷,直到残钟漏尽。
- “已知春驭到林端”:春天已至,知道春天已经来临。
- 关键词注释:
- 畏途忧患:指路途中的困难和忧虑,表达对未知的恐惧和不安。
- 火芋:这里可能指的是芋头,一种食物,但也可能是象征性的比喻。
- 懒残:形容极度疲惫,无法振作的状态。
- 愁来诗思苦:形容忧愁袭来时,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会变得深沉而痛苦。
- 老去: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情感和意志会发生变化。
- 年光:这里指的是时间,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力。
- 捐:消耗,消失的意思。
- 世事:世俗事务,指人间的一切事物。
- 甜人:使人沉迷的事物,这里指美食或美酒。
- 拨尽:彻底消除或清除。
- 寒炉残漏永:形容夜晚的寒冷和时间的漫长,也暗示着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 春驭到林端: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生和希望,也意味着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规律。
-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种种困难和感受,反映了人生的艰辛和无常。诗人以“畏途忧患饱相谙”开篇,表达了对旅途中未知的恐惧和忧虑,以及对困境的熟悉和适应。随后的诗句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如何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尤其是“年光背我捐鸡肋”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岁月无情地侵蚀着自己的身心,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痛苦。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继续在逆境中寻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了一种超越苦难、追求生命意义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各种景象和心境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人生路途的艰难与美好,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坚持。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却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真谛,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