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作三年别,才堪一解颜。
楼孤带清洛,林缺见巴山。
五月池无水,千年鹤自还。
白鸥没浩荡,爱惜鬓毛斑。
【注释】
苏公:即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后楼:指苏轼的故居东坡居士。倏(shū):忽然;很快。三年:三年前,即元丰元年(1078)。才堪一解颜:才能暂时宽慰一下自己。解颜,舒展愁容。清洛:洛阳的别称。林缺:树林空缺。巴山:巴陵山,在今湖南岳阳一带。五月池无水:意谓池塘已经干涸了。白鸥:白色的鸥鸟,此处借喻诗人自己。浩荡:广阔无边。爱惜:爱惜自己的年华。鬓毛斑:《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女(汝)兮,适彼乐土。”毛色洁白的鸟叫“硕”,这里用来形容头发花白。斑:白色斑点,指白发。
【赏析】
《从苏公登后楼》是苏轼为怀念友人而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联写诗人对朋友分别的伤感和宽慰自己的努力;颔联写诗人登楼所见的景色;颈联写诗人登楼时的感受;尾联写诗人登楼后的感慨。全诗以景结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首联“倏作三年别,才堪一解颜”,点明了时间,写出了诗人与朋友离别之久,心情之苦,但同时表现出了他面对现实、自我宽慰的心态。
颔联“楼孤带清洛,林缺见巴山”,通过描写诗人登上高楼远眺的景象——孤独的高楼、清澈的黄河和残缺的树木、苍莽的巴山,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及壮志未遂的感慨。
颈联“五月池无水,千年鹤自还”,诗人在登楼之际,眼前一片荒凉,只有池水已干涸了,连鹤也飞不回来了。这里的“池”和“鹤”都象征着诗人的生活,表达了他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尾联“白鸥没浩荡,爱惜鬓毛斑”,诗人登上高楼后,看到的是广阔的天地,想到的是自己的年华渐老,于是感叹不已。这里的“白鸥”象征着自由和解脱,而“爱惜鬓毛斑”则是对自己年华易逝的一种感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