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人东南来,复作西南去。
连年万里别,更觉贫贱苦。
王事有期程,亲年当喜惧。
畏与妻子别,已复迫曛暮。
何者最可怜,儿生未知父。
盗贼非人情,蛮夷正狼顾。
功名何用多,莫作分外虑。
万里早归来,九折慎驰骛。
嫁女不离家,生男已当户。
曲逆老不侯,知人公岂误。
【译文】
外舅从东南来,又向西南去。
连年万里别,更觉贫贱苦。
王事有期程,亲年当喜惧。
畏与妻子别,已复迫曛暮。
何者最可怜,儿生未知父。
盗贼非人情,蛮夷正狼顾。
功名何用多,莫作分外虑。
万里早归来,九折慎驰骛。
嫁女不离家,生男已当户。
曲逆老不侯,知人公岂误。
【注释】
丈人:尊称别人的父亲或长辈。
东南来、西南去:指郭大夫的去向,东南是故乡,西南是外任地方。
万里别:远别的距离很远。
王事:指皇帝的命令和公事。
期程:期限。
婚丧:婚娶和丧葬。
“贼”:指盗贼。
“狼顾”:形容像狼那样凶狠贪婪地四处观望。
“九折”:指弯曲曲折的地方。这里比喻险峻之地。
“曲江”: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五年(746),是诗人送外舅郭敬之出使西川时所写。全诗以送别为题,抒发诗人送别郭大夫时的思想感情,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
开头二句,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写出郭大夫由东而西、又由西而北的行程。“东南”是家乡,也是郭大夫的故乡,“西南”是郭大夫的贬地,也是他流放的目的地。这两句既点明郭大夫此次出使的时间、地点,又暗含了郭大夫此行的使命。接着诗人写到郭大夫出使时间之长,路途之遥,离别之苦,以及郭大夫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感。这四句中,有两层意思值得注意。第一层,写郭大夫出使时间之长。第二层,写郭大夫在外的孤寂之感。这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把诗人送别郭大夫时的感情表现得非常充分、真切。
“王事有期程”,以下六句主要写郭大夫的公务,突出其使命重大、责任重大。这六句诗中,有三层意思值得注意。第一层,写郭大夫出使的时间紧迫。第二层,写郭大夫出使任务的重要性。第三层,写郭大夫在任期内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对家人的担忧。这六句中,既有实写,又有虚写。如“王事有期程”“亲年当喜惧”是实写;“畏与妻子别”、“更觉贫贱苦”是虚写。这样虚实结合,不仅使诗歌更加耐人寻味,而且使诗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接下来六句写郭大夫的思归之情。这六句中,有三层意思值得注意。第一层,写郭大夫思念家乡之情。第二层,写郭大夫思念亲人之心肠。第三层,写郭大夫对朝廷的忠诚之心。这六句中,既有实写,又有虚写。如“何者最可怜”“儿生未知父”是实写;“盗贼非人情”“蛮夷正狼顾”是虚写。这样虚实结合,不仅使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使诗歌具有更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更深的思想意义。
最后八句,写郭大夫出使西川时的一些想法。这八句中,有三层的意思值得注意。第一层,写郭大夫出使西川时的打算。第二层,写郭大夫对国家前途的看法。第三层,写郭大夫对朝廷的忠心耿耿。这八句中,有实写也有虚写。如“何者最可怜”“莫作分外虑”是实写;“功名何用多”“万里早归来”是虚写。这样虚实结合,不仅使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使诗歌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更高的思想价值。
这首诗虽然只短短四句二十个字,但是内容丰富,感情深沉,语言精练,风格质朴自然,充分表现了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典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