麀麌顾其子,燕雀各有随。
与子为夫妇,五年三别离。
儿女岂不怀,母老妹已笄。
父子各从母,可喜亦可悲。
关河万里道,子去何当归。
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百亩未为多,数口可无饥。
吞声不敢尽,欲怨当归谁。
以下是对《送内》的逐句释义:
- 麀麌顾其子,燕雀各有随。
注释:母鸟回头看着她的小崽,小燕子也各自找着自己的伴侣。
- 与子为夫妇,五年三别离。
注释:我与你成为夫妻,但五年中却有三回被分开。
- 儿女岂不怀,母老妹已笄。
注释:孩子们难道不想念我们吗?母亲的年纪大了,妹妹也已经成年。
- 父子各从母,可喜亦可悲。
注释:我们父子各自跟随母亲,这既令人高兴又令人悲哀。
- 关河万里道,子去何当归。
注释:隔着万里山河,你将去哪里呢?
- 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注释:孩子不能说话,只能以白发为信物。
- 百亩未为多,数口可无饥。
注释:一百亩田不算多,几个人吃应该没问题。
- 吞声不敢尽,欲怨当归谁。
注释:默默无语不敢倾诉全部心声,心中的怨恨该向谁说呢?
我将进行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沉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妻子分别的场景和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的母鸟、小燕子以及子女,都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美好。然而,诗人却因为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公,不得不与妻儿分离。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诗人的无奈,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同时,诗中的“吞声不敢尽”和“欲怨当归谁”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助,使人深感同情和惋惜。此外,诗人在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如“与子为夫妇”和“百亩未为多”,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深意和艺术性。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佳作,不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这首诗通过对家庭和个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庭和亲人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