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妇死同穴,父子贫贱离。
天下宁有此,昔闻今见之。
母前三子后,熟视不得追。
嗟乎胡不仁,使我至于斯。
有女初束发,已知生离悲。
枕我不肯起,畏我从此辞。
大儿学语言,拜揖未胜衣。
唤耶我欲去,此语那可思。
小儿襁褓间,抱负有母慈。
汝哭犹在耳,我怀人得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别三子》。

译文:
夫妻俩死后同穴,父子俩贫穷而离异。
天下难道会有这种事,我过去听说过现在亲眼目睹。
母亲在前面看着三个儿子,熟视之下无法追及。
唉呀!怎么这么不仁爱,使我落到这种境地。
有位女儿刚刚束发,就知道生离的痛苦。
枕着我不肯起身,害怕从此离开人世。
大孩子学着说话,拜揖未胜衣。
呼唤我就想离去,这些话怎能再想得起来。
小儿子被襁褓所包裹,怀抱着母亲的爱抚。
你哭泣的声音犹在耳边,我怀想的人儿知道。

赏析:
这首诗以“别三子”为题,通过描绘三个儿子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家庭亲情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夫妻俩死后同穴,父子俩贫穷而离异。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家庭伦理的忽视,以及人们对于财富和地位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家庭亲情的珍视和对贫富差距的感慨。

母亲在前看着三个儿子,熟视之下无法追及。这句诗描绘了母亲对三个儿子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同时也反映出母亲的无奈和悲哀,因为三个儿子都已经远离了她的视线。

作者描述了大孩子学着说话,拜揖未胜衣。这句话表达了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和他们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孩子们已经开始接受教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小儿子被襁褓所包裹,怀抱着母亲的爱抚。这句诗表达了母亲对于孩子们的关爱和呵护,同时也反映出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这首诗以家庭亲情为主题,通过对三个儿子生活场景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于家庭亲情和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贫困和不平等的担忧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