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西方愿,摆落区中缘。
惟于世外人,相从可忘年。
道人赞公徒,相识几生前。
早作步兵语,晚参云门禅。
舍策孤山下,一室颇萧然。
林昏出幽磬,竹杪横疏烟。
昨日寄书至,坐想参寥泉。
此泉如此公,遇物作清妍。
一别今几时,绿首成白颠。
子亦怜我老,我岂要子怜。
会逢万里风,一系五湖船。
酌我岩下水,咽子山中篇。

【注释】

  1. 寄参寥:寄赠给参寥的诗。参寥,名契,字安道,曾居杭州孤山,号参寥子。
  2. 平生:指过去的生活。
  3. 摆落:摆脱。
  4. 区中缘:世俗之缘。
  5. 世外人:指僧人。
  6. 公徒:这里指参寥。
  7. 步兵:即阮籍,晋人,善为诗,以饮酒著称。
  8. 云门:佛教宗派,又称云门宗,以僧璨为始祖。
  9. 舍策:弃儒从佛。
  10. 孤山:在杭州西湖西南岸,为钱塘县的名胜古迹,山上有孤山寺、白堤等名胜。
  11. 林昏:树林昏暗。
  12. 幽磬:幽深的钟声。
  13. 疏烟:稀疏的烟雾。
  14. 绿首成白颠:形容白发满头,鬓发斑白。
  15. 子:你。
  16. 我岂要子怜:我难道要你可怜吗?
  17. 万里风:指万里长征路。
  18. 五湖船:泛指水路交通的船只。
  19. 酌岩泉:饮岩泉之水。
  20. 咽山篇:指吟诵山歌。
    【赏析】
    《寄参寥》,宋·苏轼作,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诗通过写与参寥的友谊和交往,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首联“平生西方愿,摆落区中缘”二句,点明自己平生之愿,就是脱离世俗之累,远离尘世之缘。这里的“区”是“俗”的意思。“惟于世外人,相从可忘年。”意思是说,只有那些出世之人,才能够和我相知相伴,忘却岁月。这里的“世外人”,指的是僧人。
    颔联“道人赞公徒,相识几生前”二句,进一步描绘了与参寥的友情交往。这里的“公徒”是指参寥。他曾经赞美我的才华,我们相识于多年前。这里的“早作步兵语,晚参云门禅。”则进一步描绘了两人的交往过程。早年时,我就以步兵的身份与他结交;晚年时,我又拜他为师,学习禅宗之学。这一过程,充满了深厚的情谊。
    颈联“舍策孤山下,一室颇萧然”二句,描述了自己在孤山下舍策的场景。孤山下的一室,显得格外萧然,仿佛是一片净土。这里的“孤山”,指的是杭州的孤山。而“一室颇萧然”则表明自己在这里居住的时间并不长,但却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接下来的内容,则是对两人友谊的美好祝愿:“林昏出幽磬,竹杪横疏烟。”在这寂静的山林中,传来了悠扬的钟声;在高高的竹子顶端,飘来了淡淡的烟雾。这是对两人友情的美好祝福。
    尾联“昨日寄书至,坐想参寥泉”二句,表达了自己对参寥的思念之情。昨日收到他的来信,心中不禁想起那清澈的泉水来。这里的“泉”指的是参寥的住所。而“遇物作清妍”则进一步描绘了他住所的特点——每当遇到事物,都能展现出一种清秀之美。
    最后一句“会逢万里风,一系五湖船。”则是对未来的展望。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但总有一天会再次相聚。那时我们可以乘着万里之风,一同乘坐着五湖之船,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与参寥的交往过程和两人友情的美好回忆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才华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