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作淹留计,行舻岂恨迟。
却投前浦宿,还似始来时。
寥泬鲈乡远,飘零鹤发悲。
犹欣有隐者,度景覆残棋。
【注释】
阻风:遇有大风不能前进。还泊旧浦:返回停宿在旧时停留的地方。淹留:逗留。
却投:回到。前浦宿:指回到前面停船的地方。始来时:指当初来这里的时候。寥泬(jiǎoxuē):空旷寂寥,这里指荒凉寂寞。鲈乡:指作者家乡的鲈鱼之味。飘零:形容自己像落叶一样漂泊不定。犹欣:仍然感到高兴。度景:下棋、对弈。残棋:残局。隐者:指隐居的人。
【解析】
这首诗写诗人因遇风受阻而回泊旧地的情景。首联点明题旨,表明诗人已作淹留之计;颔联写出了“行舻岂恨迟”的心理活动,表现了诗人虽遭阻风却并不懊恼的旷达胸襟;颈联则描绘了诗人回到旧地时的所见所闻;尾联又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愉悦之情。全诗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富有哲理意味。
译文:
已经做好了久留不归的打算,行驶的船只难道还恨船走得慢吗?
回到前面停船的地方过夜,与初到此地的情形没有什么不同。
空旷凄凉的故乡遥远,漂泊不定的我倍感凄楚。
还是很高兴有隐居之士在,能一起欣赏下棋的乐趣。
赏析:
本诗是一首纪行抒怀之作,写旅途受阻后返程时的情景。
“已作淹留计,行舻岂恨迟。”首联点明题旨,表明诗人已作淹留之计;“已作”,表明他早有此打算,但未说明是什么打算,这为后文蓄势。“行舻岂恨迟”,表明行驶的船只并不介意船走得慢些,因为诗人已做好了久留不归的准备。一个“岂”字,既否定了别人可能产生的想法——担心船走得慢会误事,也否定了诗人本人可能产生的想法——担心船走得慢会耽误行程。一个“恨”字,表明船夫们并不抱怨,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出于诗人的需要。“已作淹留计”句中“已作”二字,表明诗人早已考虑好了此事,而并非临时起意,这就为后面写他“欲去复何之”埋下了伏笔。“行舻岂恨迟”,不仅表现出诗人的豁达胸襟,而且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
第二联是过渡,由第一联引出下文。“却投前浦宿,还似始来时。”意思是说,回到前面停船的地方过夜,与初到此地的情形没有什么不同。两句一气贯穿,浑然一体。“却投”,是说回头再往前面走,即回到前面停船的地方过夜;“还似”,是说与当初来的时候没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说与初到此地的情形没有什么不同。“始来时”,指的是当初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这句诗表面上写的是在船上回首往事,实际上是暗写了他在船上的感受和心情。一个“还”字,既表示他回到旧地的心情,又表示他对当初来此地时的感受没有改变,从而把前后两个时期的感情联系起来了。
第三联是过渡,由第二联引出下文。“寥泬鲈乡远,飘零鹤发悲。”“寥睎”,是说荒僻冷落,这里用来形容故乡之遥;“飘零”,是说漂泊无定,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的情况;“鹤发”,是说白发,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的头发。两句一气贯穿,浑然一体。“鲈乡”“鹤发”,都是作者自况,都是写他年老体衰的境况。这两句诗表面写的是他在船上看到的景物,实际上却是借景抒情。一个“远”字,既表明故乡之远,又表明自己身在他乡的孤寂之感;一个“悲”字,既是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感叹,又是对自己漂泊无定的悲慨。
第四联是过渡,由第三联引出下文。“犹欣有隐者,度景覆残棋。”“犹欣”,是说仍感到高兴。“有”,是存在的意思,这里用来代指隐居的人。“度”,是下的意思;“残棋”,是指下不完的围棋。这两句一气连贯,浑然一体。“度景”,即下围棋,这里指下围棋消遣;“覆”,是覆盖的意思;“残棋”,是指下不完的围棋。这两句诗表面上写的是隐居者下围棋的情景,实际上却是以乐景写哀情。一个“犹欣”字,既表现了隐居者下完围棋后的满足和快乐,又表现了他自己对下完围棋后的喜悦和欣慰。一个“度”字,既表现了隐居者下围棋时的沉着和冷静,又表现了他自己面对困境的泰然自若和从容不迫。一个“覆”字,既表示下完围棋后将棋盘覆盖的动作,又表示他下完围棋后的那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一个“残棋”字,既表明下完了一盘围棋,又表明棋局尚未结束,因此还有余兴可谈,从而把前后两个时期的感情联系起来了。
本诗通过诗人在船上看到的景象,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全诗一气贯注,感情真挚,形象鲜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