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折零陵霜入鬓,更修短札问何如。
江湖不是无来雁,只惯平生作报书。
【注解】
零陵:古郡名,故城在今湖南省零陵县。霜入鬓:指白发。短札:书信。问何如:问对方近况如何。江湖:代指仕途。无来雁:意谓没有飞来的信使。作报书:寄去书信问候。
【赏析】
《寄大光》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诗人以“心折”形容对友人的敬慕之情;“零陵霜入鬓”以白首之龄比为白发,表明自己对友人的敬重;“更修短札问何如”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关切、问候的心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心折零陵霜入鬓,更修短札问何如。
江湖不是无来雁,只惯平生作报书。
【注解】
零陵:古郡名,故城在今湖南省零陵县。霜入鬓:指白发。短札:书信。问何如:问对方近况如何。江湖:代指仕途。无来雁:意谓没有飞来的信使。作报书:寄去书信问候。
【赏析】
《寄大光》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诗人以“心折”形容对友人的敬慕之情;“零陵霜入鬓”以白首之龄比为白发,表明自己对友人的敬重;“更修短札问何如”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关切、问候的心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老木沧波无限悲出自《登岳阳楼》,老木沧波无限悲的作者是:陈与义。 老木沧波无限悲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风格是:诗。 老木沧波无限悲的释义是:老木沧波无限悲:形容诗人看到古老树木在波涛中摇曳,引发无尽的悲凉之感。 老木沧波无限悲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风格是:诗。 老木沧波无限悲的拼音读音是:lǎo mù cāng bō wú xiàn bēi。 老木沧波无限悲是《登岳阳楼》的第8句。
白头吊古霜风里出自《登岳阳楼》,白头吊古霜风里的作者是:陈与义。 白头吊古霜风里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风格是:诗。 白头吊古霜风里的释义是:白头吊古霜风里:形容自己头发已经白了,仍在这寒冷的秋风里独自凭吊古人。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也有对历史的沉思和对先贤的怀念。 白头吊古霜风里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风格是:诗。 白头吊古霜风里的拼音读音是:bái tóu diào gǔ
三年多难更凭危出自《登岳阳楼》,三年多难更凭危的作者是:陈与义。 三年多难更凭危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风格是:诗。 三年多难更凭危的释义是:历经三年多的困难和磨难,形势更加危险。 三年多难更凭危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风格是:诗。 三年多难更凭危的拼音读音是:sān nián duō nán gèng píng wēi。 三年多难更凭危是《登岳阳楼》的第6句。 三年多难更凭危的上半句是:
万里来游还望远出自《登岳阳楼》,万里来游还望远的作者是:陈与义。 万里来游还望远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风格是:诗。 万里来游还望远的释义是:《登岳阳楼》中的“万里来游还望远”一句,释义为:从万里之外来此游览,仍望向远方。表达了诗人虽远游万里,却仍然心向远方,渴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追求。 万里来游还望远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风格是:诗。 万里来游还望远的拼音读音是:wàn lǐ lái
徙倚湖山欲暮时出自《登岳阳楼》,徙倚湖山欲暮时的作者是:陈与义。 徙倚湖山欲暮时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风格是:诗。 徙倚湖山欲暮时的释义是:徘徊在湖山之间,欲至黄昏时刻。 徙倚湖山欲暮时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风格是:诗。 徙倚湖山欲暮时的拼音读音是:xǐ yǐ hú shān yù mù shí。 徙倚湖山欲暮时是《登岳阳楼》的第4句。 徙倚湖山欲暮时的上半句是: 登临吴蜀横分地。
登临吴蜀横分地出自《登岳阳楼》,登临吴蜀横分地的作者是:陈与义。 登临吴蜀横分地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风格是:诗。 登临吴蜀横分地的释义是:登临吴蜀横分地:登上岳阳楼,正值吴蜀两地分界之处。 登临吴蜀横分地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风格是:诗。 登临吴蜀横分地的拼音读音是:dēng lín wú shǔ héng fēn dì。 登临吴蜀横分地是《登岳阳楼》的第3句。 登临吴蜀横分地的上半句是
帘旌不动夕阳迟出自《登岳阳楼》,帘旌不动夕阳迟的作者是:陈与义。 帘旌不动夕阳迟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风格是:诗。 帘旌不动夕阳迟的释义是:帘旌不动,夕阳迟暮。释义:窗帘上的旗帜静止不动,表明周围环境非常宁静,夕阳已经西沉,天色渐晚。 帘旌不动夕阳迟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风格是:诗。 帘旌不动夕阳迟的拼音读音是:lián jīng bù dòng xī yáng chí。
洞庭之东江水西出自《登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的作者是: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风格是:诗。 洞庭之东江水西的释义是:洞庭之东江水西:指洞庭湖的东边是长江的水域。 洞庭之东江水西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风格是:诗。 洞庭之东江水西的拼音读音是:dòng tíng zhī dōng jiāng shuǐ xī。 洞庭之东江水西是《登岳阳楼》的第1句。
都藏江上人家出自《不见梅花六言》,都藏江上人家的作者是:陈与义。 都藏江上人家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风格是:诗。 都藏江上人家的释义是:都藏江上人家:意为所有的梅花都藏在江边的居民家中。 都藏江上人家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风格是:诗。 都藏江上人家的拼音读音是:dōu cáng jiāng shàng rén jiā。 都藏江上人家是《不见梅花六言》的第4句。 都藏江上人家的上半句是:
想得苍烟玉立出自《不见梅花六言》,想得苍烟玉立的作者是:陈与义。 想得苍烟玉立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风格是:诗。 想得苍烟玉立的释义是:想得苍烟玉立:想象中梅花在苍茫烟雾中如同玉树般挺拔。 想得苍烟玉立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风格是:诗。 想得苍烟玉立的拼音读音是:xiǎng dé cāng yān yù lì。 想得苍烟玉立是《不见梅花六言》的第3句。 想得苍烟玉立的上半句是:今年不见梅花。
《题水西周三十三壁二首》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释: - 第一首: 1. 诗句:“周子𥬠中早得春,唤人同度一溪云。” 2. 译文:在春天的早晨,周子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他招呼人们一起渡过这条清澈的小溪。 3. 注释:周子,这里指诗人自己。𥬠,即酒杯。 4.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景象,周子早早地就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于是他招呼人们一起度过这个美好的时光。
注释:先生(诗人自称):这里指作者自己。 巾欲摧:指诗人的头巾被风吹乱,像要被折断一样。 雨中艇子:撑着船在下雨中行进。 白鹭冲烟送酒来:白鹭冲烟送来了酒。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风光的诗。首句“不管先生巾欲摧”,是说诗人不顾自己的仪容仪表,任凭头巾被风吹乱。次句“雨中艇子便撑开”,是说撑船时雨水淋湿了衣服。第三句“青山隔岸迎人去”,是说山挡住了视线,看不见对岸的人。第四句“白鹭冲烟送酒来”
【注释】 罗江:指江西罗江(今江西吉安市永丰县罗江镇)。二绝:即《山翁》和《双鹭》。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任江西布政使期间,是作者在罗江与友人相遇时有感而发之作。此诗前两句写山翁之好客,后两句写诗人在罗江的所见所闻。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清新明快。 首句“山翁见客亦欣然”,起笔点题,点出山翁之好客。山翁,即山中老人,这里指作者的朋友王廷陈(字子羽)。山翁好客,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他并不张扬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要求分析。 首句“芭蕉急雨三更闹”,是写诗人所处之地的气候特点,即夏夜的雷雨天气。“芭蕉”指芭蕉叶,“急雨”指暴雨。“急雨”与“三更”连用,写出了夏夜的雷雨来得快,雨势猛,时间之长,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之大。“闹”字既写出了雷声大、雨点多,也写出了诗人因雷雨而感到的烦闷的心情。
村景 黄昏吹角闻呼鬼,清晓持竿看牧鹅。 蚕上楼时桑叶少,水鸣车处稻苗多。 注释 1. 傍晚时分,远处传来号角声,仿佛在召唤着什么;清晨的时候,人们拿着竹竿在河边钓鱼或者看别人放牧鹅群。 2. 当蚕儿爬到楼顶时,桑树的叶子已经变得稀少;而当水车轰鸣时,稻田里的稻苗却长得茂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的画面。前两句通过对黄昏和清晨的描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后两句则通过对比
诗句释义与译文 第一句:谏议遗踪尚可望,曳裾不必效邹阳。 - 谏议:古代指在朝为官的官员,这里可能指的是有官职的人。 - 遗踪:留下的痕迹或影响。 - 尚可望:尚有可望,表示还有希望或机会。 - 曳裾:古代的一种服装,用彩色丝线缝缀在衣边,象征地位。 - 效邹阳:模仿邹阳(西汉文学家)。 第二句:但修天爵膺人爵,始信书堂有玉堂。 - 天爵:天上的爵位,比喻高官显爵。 - 膺:承受、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