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议遗踪尚可望,曳裾不必效邹阳。
但修天爵膺人爵,始信书堂有玉堂。
诗句释义与译文
第一句:谏议遗踪尚可望,曳裾不必效邹阳。
- 谏议:古代指在朝为官的官员,这里可能指的是有官职的人。
- 遗踪:留下的痕迹或影响。
- 尚可望:尚有可望,表示还有希望或机会。
- 曳裾:古代的一种服装,用彩色丝线缝缀在衣边,象征地位。
- 效邹阳:模仿邹阳(西汉文学家)。
第二句:但修天爵膺人爵,始信书堂有玉堂。
- 天爵:天上的爵位,比喻高官显爵。
- 膺:承受、接受。
- 人爵:人间的爵位,比喻世俗的地位或荣誉。
- 书堂:书房或学堂。
- 玉堂:古代皇宫中重要的行政机构所在地,常用以比喻高位或重要职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社会地位和成就来表达作者的思想。首句“谏议遗踪尚可望,曳裾不必效邹阳”表达了对那些已经取得较高政治地位的人的期望,暗示这些人士虽然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声望和影响力,但仍应保持谦逊,不应过分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而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品德。
次句“但修天爵膺人爵,始信书堂有玉堂”则是对前句思想的进一步展开,强调只有真正修习到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承受起人间的爵位和荣耀,也才能真正理解到在学问的殿堂中,也存在着如同皇宫般尊贵的地方。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与社会地位之间关系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外在的名利,而在于内在的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现象的评价。它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道德,不应仅仅追求眼前的名利。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知识和文化的重视,认为真正的学问和成就应当被珍视和尊重。